头部

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三晋通 | 用户空间 | 简体 | English| | |

搭建绿色发展“生态骨架” 呵护青山绿水“不老容颜”

发布时间: 2021-08-18 08:12
来源: 大同日报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总投资1亿多元的浑源县大型水利工程——河湖连通一期工程,为神溪湿地带来充足的补水,极大地改善了湿地环境,也提升了浑源古城的魅力。张占兵摄

总投资1亿多元的浑源县大型水利工程——河湖连通一期工程,为神溪湿地带来充足的补水,极大地改善了湿地环境,也提升了浑源古城的魅力。张占兵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夏末秋初,漫步在大同古城区,蓝天白云悠然飘过;御河河道里,水流清澈、芦苇丛生,岸堤上树木成荫、花草相映;湿地公园风挽清爽,各类水鸟翩翩起舞……曾经那座“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的城市,如今处处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绿色发展画卷。

在迈向全面小康进程中,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直面生态环境基础差、能源结构单一的状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上,下大力气补短板,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2017年,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2018年,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被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又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大美大同正以天蓝、水清、地绿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同蓝:大气治理领跑全省

煤炭,一直是大同人引以为傲的能源资源。然而,在“煤都”的盛名之下,是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也是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

针对影响大气环境的顽瘴痼疾,我市瞄准资源型经济困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破题、对症下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实体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创优发展环境,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同市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大同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大同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实施方案》陆续出台,搭建起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

设立市县乡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和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大机制,完善环保与公安联席会议、联合督办、联合调查、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联动工作机制……制度的制定实施为实现“大同蓝”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污染源防治力度。去年秋冬,大同市新增供热面积110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覆盖;10个县区完成清洁取暖替代13.05万户;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8609辆;1096辆公交车、4625辆出租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露天矿山已完成修复任务6.78万亩,占全部修复任务的78.7%;利用12369环保热线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两个平台,构筑生态环境保护群防群治网络,织就严密的“网格巡防网”。

积极引导、推动传统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硬化、强化“领导包治、部门联治、群防群治”治污责任,严化、实化“责任网格化、项目清单化、问题台账化”治污机制,落实“五严治气”措施,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严限机动车,严管施工工地,严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错峰运输,严控市区散煤污染,严把源头、过程、后果“三道关”。

精准施策、靶向治污,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大同蓝”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从2013年到2020年,大同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八连冠”。

大同绿:塞上名城换上新装

从采凉山到大泉山,从五路山到千福山,从锅帽山到恒山山脉……一座座荒山秃岭先后披上绿装,一项项精品造林工程涌现,一座座森林公园拔地而起,如今的大同,变得越来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这几年这里的树可真是没少种啊,你看这漫山的绿色,多好啊!天蓝树绿,空气也好,我经常休息天带孩子们来这儿放松。”正在大同火山群森林公园游玩的刘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效改善了大同市就地起尘、水土流失严重的脆弱生态,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道屏障,同时也为“大同蓝”的形成打下了绿色基底。

郁郁葱葱的“大同绿”还在城市内蔓延开来。

随着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2008年以来,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了点多面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格局。截至2020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6%、39.15%和16.39平方米,绿地总面积约5900万平方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阶段,新起点。“十四五”期间,大同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荒地,形成防护功能齐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森林景观长廊;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森林体系;建成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蓝图绘就,奋进其时。

大同清:碧水清流美景再现

每年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桑干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总会出现一群群白天鹅,多则数百只,少则几十只。随着大同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候鸟迁徙的“加油站”。

大同的水污染防治对京津冀工农业生产、居民饮用水安全和生态修复治理意义重大。近年来,大同将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由市水务部门牵头,编规划、批项目、争投资、抓建设,绘就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治理修复蓝图,大力实施以御河、十里河为代表的“七河”(御河、十里河、桑干河、唐河、口泉河、南洋河、甘河)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努力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

“为了保证唐河水质,灵丘县要求唐河流域内企业污水100%回收利用,严禁排入唐河。”市生态环境局灵丘县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县还对灵丘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质升级改造,并对沿河村庄进行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如今,这片水草丰满的湿地,更吸引了黑鹳等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衍。据了解,黑鹳是当今世界的珍稀濒危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它们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而唐河不仅是黑鹳家族长期的越冬栖息地,还是它们筑巢繁衍的家园,更是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

厚植底色逐绿行。如今,绿色已成为大同发展的“主色调”,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云中儿女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愈加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同正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书写更高质量的绿色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尾部

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大同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中心

地址:大同市文瀛湖办公楼主楼11层(大同市兴云街2799号)  邮箱: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08000733号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 网站标识码:14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