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生态文明特色活动进社区
垃圾分类飞行棋、环保设施探秘、旧物改造时装秀……一系列创新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近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与山西省妇女联合会联合大同市相关单位及公益组织,共同推出“生态文明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垃圾分类游园会”“探秘环保设施”及“旧物传情绿色家风”三场特色活动,构建起政府引导、公益助力、社区联动、居民参与的生态共建新格局。
游戏化学习,垃圾分类成社区新风尚
8月22日,大同市平城区武定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不断,80余名社区居民与志愿者齐聚一堂,参与“垃圾分类游园会”活动。
活动精心设计了三大体验区:“垃圾分类飞行棋”区通过巨型棋盘游戏,让居民在掷骰答题中厘清常见误区;“主题投壶”区将贴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作为目标,要求居民先辨垃圾属性再投掷;“居家场景分类”区则模拟真实生活场景,针对湿纸巾、废旧电池等易混淆垃圾进行重点讲解。
“以前总搞不清垃圾该往哪放,现在玩着游戏就记住了。”居民李阿姨感慨道。
实地探秘,亲历见证“变废为宝”全过程
全国生态日当天,50余名社区居民、儿童及志愿者走进大同市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和西郊污水处理厂,开启了一场生态科技探秘之旅。
在大巴“移动课堂”上,大同市明德社工工作人员通过垃圾分类竞猜互动,让知识学习变得充满趣味。在垃圾焚烧厂,参与者透过监控屏目睹了垃圾从进场、千度焚烧到发电并网的全过程,惊叹每吨垃圾发电400度的“绿色魔法”。
在西郊污水处理厂,大家沿着格栅、沉淀池、生化反应池一路参观,见证了浑浊污水变清澈中水的“净化之旅”。王建兴副厂长的讲解,让大家将污水处理与守护桑干河、御河等本地水源联系起来。
旧物传情,绿色家风融入社区文明建设
8月26日的“旧物传情绿色家风”活动,从家庭视角挖掘生态文明的深层内涵。居民尚文清分享了一条用旧窗帘改制围裙的故事:“这是我母亲20年前用结婚时的窗帘做的,她教我用边角料变废为宝。”
活动中,孩子们身着废旧报纸制作的“时装”惊艳亮相;“环保三句半”表演用诙谐语言传递资源循环理念;手工工坊里,居民与孩子共同制作家风团扇、改造塑料瓶,在实践中深化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大同市妇女联合会家儿部部长李文静表示:“把环保理念融入每个家庭,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
多方协同,共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多方力量的协同助力。山西禾伴公益文化交流服务中心精心承办,大同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协办,各政府单位及社区党委居委大力支持,形成了有效的生态共建格局。
从游园会的趣味互动到环保设施的震撼体验,再到旧物改造的家风传承,这一系列“生态小活动”构成了大同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它们以社区为支点,成功撬动了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让环保知识从纸面走向生活,让绿色理念从口号变为习惯。”大同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工作人员赵波表示。
随着最后一场活动落幕,武定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渐渐恢复宁静。但生态文明理念已留在居民心中——李阿姨准备回家教老伴和孙子垃圾分类知识,参加环保设施探秘的居民们决心节约用水,孩子们则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装点自己的书桌。
这些细微的改变,正如点点微光,正汇聚成照亮美丽大同的璀璨星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