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大同在行动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05-17 09:29
标题: 大同市“十四五”生活性服务业中期评估报告
文号:
时效:

大同市“十四五”生活性服务业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17 09:29 来源: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 |

大同市“十四五”生活性服务业中期评估报告

同发改社会字〔2023〕100号

省发改委: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晋发改科教函〔2023〕98号),我市围绕《大同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22〕16号)重点任务,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围绕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聚焦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强弱项、上水平,全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升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认真开展了评估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抓好政策贯彻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政策,出台我市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在《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出台推动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2022年4月,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大同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同政办发〔2022〕16号),就提升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领域、补短板重点工程、政策支持措施和组织保障。同时,印发了《大同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2年行动方案》明确了商贸服务业、文旅体育业、家庭服务业、养老托育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措施要求。三是细化各领域工作措施文化旅游领域,2022年出台了《大同市“十四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大同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行动方案》。着力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重点,不断促进文旅服务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现代商贸领域,印发了《关于推动大同市文旅市场主体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培育夜间经济、做强文创经济、发展研学旅游、丰富冬季产品、发展低空旅游、综合提升景区(点)质量等方式激发消费需求。

体育休闲领域,2022年出台了《大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大同市体育局关于2022年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县区农民运动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显著推动我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家政服务领域,2022年出台了《大同市“信用+家政服务”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加强对家政企业信用建设的监管,规范家政服务业。

康养服务领域,2022年出台了《大同市“十四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建设国家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为打造文旅康养产业、创新文旅康养产品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养老领域,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2020年市政府印发了《大同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同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市政府出台了《全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建立了重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全市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2021年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专班及重点任务的通知》,2022年印发了《大同市养老托育(一老一小)健康发展工作推进机制》,2023年1月印发了《大同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托育领域,出台了我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细化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了婴幼儿照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土地规划、财税补贴、金融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支持政策。

二、取得的成效

(一)文化旅游

1、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开展A级旅游景区倍增培育成长计划,制定“十四五”全市A级景区倍增计划培育名单(27家)。储备培育一批资源品位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积极推进恒山风景名胜区5A级培育成长计划。2021年天镇李二口长城景区、灵丘平型关大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新增11个国家3A级景区,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有23家。

2、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一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利用灵丘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建设集“休闲娱乐”与“体验教学”为一体的平型关大捷景区军事文化园。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以每个县区为中心推出15条乡村旅游线路并在媒体发布;推出以“欢乐中国年,地道大同味”为主题的8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大同得胜堡群赏景游玩之旅”和“灵丘红古绿三色之旅”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灵丘县红石塄乡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三是持续发展工业旅游。积极开发工业遗产创意游,完善晋华宫矿山公园、市煤气厂工业遗址建设。

3、完善旅游要素综合配套能力。培育精品民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温泉、森林、山水资源为依托,打造云朵驿栈、追梦客栈、含水小寨等一批生态特色民宿,以长城资源为依托,建设长城杏花庄、老关驿站、守口长城人家等一批长城民宿,塞尚驿站、云中伴山、青青民宿等网红民宿引领全市60多个民宿激发乡村旅游新消费。

4、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化遗产+旅游”,以云冈石窟为核心,创新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研学、景区提质增效三大工程,培育打造“文化+数字+研学+旅游”模式;实施“研学+旅游”,设计推出云冈、忘忧农场、灵丘乡村、平型关红色教育等多条精品研学线路,持续丰富研学课程、充实研学内容,研学旅游市场逐年扩大。

5、推动文旅数字化发展。完成大同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小程序“畅游大同”的建设上线及初期运营工作。依托微信平台开发大同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小程序,2022年7月12日正式上线运行,小程序内实现了实时咨询公布、涉旅资源信息展示、旅游游记攻略展示分享、旅游线路定制、旅游公共服务提供、目的地导览导航、基于位置的各项服务(LBS)等功能。截至目前,小程序实现功能板块共计23个,上线内容累计三百余篇,立即访问量2.39万次。

(二)现代商贸

6、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一是积极发展露营产业。云州区以桑干河、火山群为核心,创新打造了桑干河星空营地、世家小镇星空营地等11个露营基地,通过“露营+美拍”“露营+赏花”“露营+电影”等多种模式,实现研学、亲子、会展、婚庆、娱乐、水上运动等多业态呈现,火爆一夏。7月25日至8月28日,云州区露营基地共接待国内游客20706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5.33万元。8月20日云州区成功举办了“忘忧山水间·露营新生活”2022 首届大同火山露营经济论坛,研讨露营经济发展新思路、新模式,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二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一是开展丰富的夜间文化活动,“代王府喜事·夜游季”从代王府迎宾、世子大婚、册封大典三大主题演绎,到晋剧、北路梆子、耍孩儿,三大非遗剧种精彩亮相,再到200人超大型王府主题沉浸式RPG剧本杀,为市民们营造出一个家门口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源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发展;此外在平城区开设24个夜间消费场所(夜市),有效增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产品供给,7月平城区24个夜经济场所共接待游客347万人次,收入2459.99万元。

7、积极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积极培育建设文旅康养示范区,浑源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唐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云起生态旅游度假区、山水白羊旅游区等5家单位被成功评为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同时推动浑源县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市场主体活跃、核心竞争力强的文旅康养集聚区。印发了《贯彻落实<山西省文旅康养领域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3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动文旅康养工作进行。

(三)体育休闲发展

8、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围绕春节、全民健身日持续开展大同冰雪节、“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品牌赛事活动。在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举行了山西省全民健身大众冰雪季第三届中国大同冰雪节;“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大同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五届“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历时全年,拟定竞赛计划共设置10多个比赛项目,已完成乒乓球、游泳、跆拳道、传统武术、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项目比赛,其它项目正按既定计划和竞赛规程有序进行。截止目前,全市(各县区)共组织举办或指导开展各类群体赛事活动达70多项次,参与群众可万人以上,极大满足了群众运动需求。

9、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持续推进御河生态园、大同公园、儿童公园、明堂公园、文瀛湖公园体育场地设施,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实施了全民健身中心门球场维修改造工程、文瀛湖公园篮球场地改造项目和广灵地掷球赛道项目。

10、推动体育旅游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依托大同市得天独厚的长城历史遗迹为切入点,以长城1号旅游公路为载体,推进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户外运动线路建设,在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规划设置户外运动线路,将户外运动线路融合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塞外风情,打造以长城古堡古村落为主题的骑游、徒步、定向、房车、露营经典线路,以品牌赛事打造和带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完成了市体育中心、市体育馆、灵丘县体育发展中心体育馆与平台的智慧化建设和客流量数据实时上传对接工作。

(四)家政服务

11、起草了《大同市“信用+家政服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培养、壮大我市家政队伍,指导大同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和大同市财会学校共同搭建培养计划,举行了订单培养签约仪式,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家庭服务业、家政企业,主要课程设置有家政学概论、家庭教育学、膳食营养学等,为我市培养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打造大同市家政服务行业高端运营体系,避免行业乱象,指导大同市我帮你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主动对接上海孕育时光团队,以把月子中心搬回家,实现孕产育一站式服务体系为目标,推动打造“平城月嫂”高端品牌。目前,已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平城月嫂”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列为山西省人社厅专项技能考核项目,已经签约10家合作运营单位,3家正在落地。

(五)康养服务

12、我市重点康养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398康养中心正式运营;世家康养小镇和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取得新进展;大同火山峪康养小镇和大同火山峪康养休闲农庄项目正式启动;上水湾龙园康养社区项目持续推进。2022年全省文旅康养示范区推荐中,大同入围名单5个:恒山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唐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云起生态旅游度假区、山水白羊旅游区、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园区 。

(六)养老服务

13、加快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打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政府免费提供场所、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的做法,从2020年起,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依托社区现有资源,采取新建、改造、购置等多种形式,高标准建设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设置嵌入式养老床位不少于10张,提供日常照料、老人用餐、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和上门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已建起8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2023年再新建10个实现全市10个县区示范项目全覆盖,用政府的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切实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14、稳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52个农村“颐养之家”列入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围绕重点兜底对象,率先开展试点,市级层面确定云州区试点,县级层面确定村级试点,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的不同层级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便于在全市推广。形成集中供养、日间照料、定期巡访、结对帮扶、社会养老、邻里照护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机制;实施助救、助餐、助医、助洁、助购、助娱养老服务。努力构建县级有专业照护机构、乡级有区域性供养机构、村级有颐养服务站点为支撑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全市52个“颐养之家”已全部按计划投入使用,为1500多名农村困难老人提供送餐、医疗等服务,为400多名农村“两无”老人提供入住服务。

15、建成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坚持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的原则,投资760万元,资助大同398公司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在平城区进行试点,依托398贴心保智能化终端设备、398智慧养老云平台、4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60个社区助老服务站,为居家老年人搭建起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15分钟服务圈,重点实施助救、助购、助医、助餐、助洁、助行等服务项目,具备可复制、可推广条件。

16、建成社区养老助餐中央厨房。按照“低成本、保基本”的要求,投资1187万元,资助山西毅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御东和御西分别建设两个中央厨房,加工配送成品、半成品蔬菜、主食,达到每日可为老年人提供12000份助老餐的能力。按午餐、晚餐分别设置三个档次消费套餐,有需求的老年人通过线上智能求救和一键求助,由呼叫中心和调度中心建立工单,通知中央厨房配餐中心统一配餐送至社区助老服务站,由助老服务员送至老人家中。

(七)托育服务

17、积极开展托育服务试点活动。2022年全市在33家托育机构开展试点活动。5所托育机构进入省级托育服务试点。打造了一批服务优质、科学规范的托育机构,提升了我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

18、抓好托育项目建设。申报建设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该项目依托医院自有土地,按照中央托育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建设建筑楼层三层150个托位,总建筑面积预算5000平方米,其中室内建筑面积包括室内班级教室共11个、公共娱乐游戏区域、阅读区域、厨房区域、进餐区域、感统专业训练区域等,室外活动面积500平方米。建成后提供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机构管理咨询、托育产品研发和创新设计、家庭养育指导及婴幼儿早期发展等服务。

19、积极营造婴幼儿托育服务良好环境。2022年,对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进行了摸底核查,切实掌握辖区内托育服务能力供给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督促辖区内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尽快取得正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推动托育机构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备案。

(八)社区便民服务开展情况

20、优化社区便民服务供给。全面推进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推动物流配送、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施辐射符合条件的村(社区),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相关企业在村(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机制。

21、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通过换购、划拨、租借等方式,统筹利用社区各类存量房屋资源增设服务设施。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网络,统筹利用益农信息社等村级服务站点,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

22、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布局。将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新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根据社区人口结构,按照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优先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文体等基本公共设施,促进服务功能差异互补、服务内容衔接配套。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毗邻建设,推进社区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无障碍建设。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综合服务设施,切实提升服务设施运转效率。

(九)实施补短板重点工程开展情况

23、推动社区基础设施达标。市卫健部门严格按照标准配套要求主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3个。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在规划审批时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标准。一是严格按照项目的规划户数要求配置不同大小的幼儿园,一般幼儿园不小于4班,一般布置在地块内日照条件最好的位置,规划合理的出行半径,方便小区及周边住户就近入学。二是在项目审批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条件要求,设置方便居民使用的社区公用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不低于1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不低于150平方米),文化活动站(不低于40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不低于50平方米)。三是在小区内规划设置公共绿地,在绿地内合理设置室外健身器械、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健身步道,方便居民健身活动。

24、完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服务设施。一是2019年大同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专项行动(简称“大同助老”)全面启动。大同市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依托自主研发的398贴心保智能化终端设备和398智慧养老云平台、24小时呼叫中心以及社区助老服务站、助老服务员,为老年人搭建起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服务圈及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在大型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医院、旅游景区及游览娱乐等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建设母婴室。全市现已配置标准化母婴室93所。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达到93%以上。对已建成的母婴室,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提质增效,提高使用率。通过位置查询、醒目位置标识指引、服务人员现场引导等方式,方便了群众识别和使用母婴室。三是市残联印发了《大同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为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备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无障碍人文环境奠定基础。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上门评估,确定无障碍改造内容,做到一户一方案;在改造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改造无障碍设施,确保无障碍设施实用耐用好用,真正解决生活难题、提高生活质量。“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对870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十)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品牌质量建设情况

25、努力提供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标准支撑。

按照《山西省标准化条例》,围绕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全力推动地方标准工作。一是印发了《大同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山西省标准化条例>实施方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地方标准工作的实施、落地。我市现在已成立文旅、养老、产品质量监管3个涉及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文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市文旅局组织下已制定了《大同古城标识导向系统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均已审核发布。目前,正在加快进行文旅领域标准体系研制和建设工作。二是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文旅局积极组织申报的云冈研究院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国标委已下达了试点项目通知,试点已启动建设。另外,在省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云冈研究院承担的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承担的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大同市妇女儿童教育中心承担的妇女儿童教育标准化试点,目前均处在试点建设中。

26、有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质量认证工作。积极推广生活性服务业自愿分领域认证活动。我市服务认证虽然起步晚,但是,每年获证企业数量情况逐年增长,年增长率较高。服务认证领域从金融机构开展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认证开始,逐步覆盖到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再到零售业、批发业服务认证,从单一的金融行业,逐步覆盖到信息安全、商业服务和人民群众生活领域。

27、生活性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取得进展。围绕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开展商标品牌创建工作,一是加强商标品牌发展培训。二是根据企业需要,帮助企业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制定品牌发展战略。三是鼓励企业利用品牌节、展会等重要平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此外,2022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动大同市“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助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云冈研究院申报“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培育、推荐上报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院、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参与“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创建。

(十一)生活性服务业的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工程开展情况

28、深化产教融合。2022年12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印发《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同市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22〕56号),切实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统筹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市属中等职业学校计划通过建设云冈职教城完成整合。按照“整合、创新、共享、合作”的思路,拟将7所市直属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4所,搬入园区集中办学。2022年大同职业学院、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2所院校正式列入我省“十四五”时期高校设置规划并报教育部备案,“大同职业学院”和“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设可促进我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轻工纺织、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切实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29、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建设。一是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省级通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为牵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联合方式建立了15个实习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项目预计总投资19.5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项目重要航空设备——空客A319飞机已顺利入库。二是由泰瑞集团和市经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大同装配式绿色集成产业基地”是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也是省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园区占地约1000亩,投资20亿元,建设现代化生产车间40万平方米,建设产教融合基地6万平方米。项目于2017年开工,现已完成投资90%,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实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泰瑞集团和太原理工大、大同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合作的领域范围内,根据双方合作需要,开放实验室、共享科研仪器设备、技术资料数据。

30、不断强化人才培养需求导向。大同市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做强优势专业、培育紧缺专业,紧贴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推进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成立了大同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室、旅游专业等5个名师工作室,引领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工作持续前进。

3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山西省2022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晋技能组发〔2022〕1号)和《大同市2022年精准培训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同技能办发〔2022〕3号)文件精神,我市2022年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3万人,企业职工培训不少于任务的30%。全年新增技能人才3.3万(新增技能人才3.1万、新增高技能人才0.2万),技能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1%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保持在30%。到9月底,完成培训任务的60%;到11月底,完成培训任务的100%。

32、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支持在乡就业创业。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促进就业增收,对自主创业的脱贫人口,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支持政策。鼓励相关小微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根据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一次性就业补助。今年,“广灵巧娘”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获得省人社厅52.1万元的专项奖补。

(十二)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情况

33、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截止目前,我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体推进基本完成,在10个县区的1508个益农信息社建设,建设地点基本为村委会、商超等农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其中标准社有269个,配有电脑、打印机、视频设备等,建议社1239个,配有打印机或平板等简易设施,形成完善的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按照城乡居民需求,汇聚各部门、行业优质资源,打造“现代资源入户”和“农村产品出村”两个服务体系,建立服务资源融合共享平台,开展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

34、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智慧社区,在左云县云兴镇推出专题会务,研究如何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通过对十多个拆迁村组建而成的常住人口5200人社区开展试点,在天下大同App 落实八大服务功能,打造全县独具一格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功能包括“文明随手拍、开办证明、党建风采、积分换礼、身边能人、身边就业、办事指南、宽带检测”。

35、加强数据库建设。大同市新型城市项目依据大同市智能城市“五网融合”(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网通享、数据服务一网共享、城市状态一网感知、产业发展一网通智)的顶层设计规划进行逐步落地,本期已完成前“三个一网”基础信息化建设。其中天下大同APP建设包括办事、新闻、服务、社区等板块,办事板块接入行政审批局个人与单位办事服务,包括企业开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预售许可证查询等及其他辅助查询功能。新闻板块对接大同日报、看大同、央视体育、大同旅游、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提供实时新闻资讯,媒体视频及专题活动。服务板块向大同常驻百姓及来同旅游人群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内容支撑,同时建立企事业招聘、电子商城、公积金查询等服务平台。社区板块主要开通社区居民卡,提供社区论坛、便民服务等内容。截止到目前,天下大同APP已注册人数31万人。

36、推动服务数据开放共享。市政府指导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大同分公司严格落实降费要求,对中小微企业客户使用的企业宽带、互联网专线给予10%优惠,生效后优惠长期有效。市政府与大同铁塔公司研究草拟了大同市2022年度5G基站公共资源开放清单,目前正在提请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截止2022年8月底,今年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080个。

(十三)生活性服务业的营商环境建设情况

37、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智慧化,提供工商、税务、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线上办事便利。一是优化升级全程网办平台。进一步推行“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为新设立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帮办、免费复印、免费邮寄、免费刻制公章“四免服务”。二是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申请人与审核人员实现“网上办、零见面、马上办”,无需提交纸质材料,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三是推行标准化办事指南。为规范各窗口工作标准,打造一流的透明化便民化服务窗口,大大提高了办事群众知晓度。四是打造“7×24”自助政务服务。在市政务大厅部署政务服务一体机,智能文件柜、证照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提供企业开办、报税缴税等查询打印和办理服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随时办、就近办、自助办”。五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

38、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了《大同市2022年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方案》的要求。落实信用信息归集,依托“信用大同”网站,将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信息归集到公示系统内,着力推动市场主体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企业监管方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无限监管”向“触发式监管”转变。

39、全力强化权益保障。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杜绝妨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出台,保障市场各经济主体的拥有公平参加市场竞争的机会和自身的合法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大同市反不正当竞争局际联席会议,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坚决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的意见》,指导监督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健全机制、规则,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职责。

(十四)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情况

40、在财政供给保障方面。为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强弱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加强财政保障。2022年市级年初预算安排民办养老康养机构床位补贴资金610万元,安排普惠幼儿园运营经费1416.3万元、安排职业教育机构专项资金及运营经费2335.7万元,全力支持普惠性生活服务。

41、落实税收政策。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2年第11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2019年39号)和《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87号),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继续实施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全市共有676户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享受优惠,加计抵减增值税进项税额4078.22万元、免征附加税费466.17万元。

42、加大金融支持。陆续出台有关稳企纾困、主体倍增、绿色金融、普惠养老、投资商贷等窗口指导意见和《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18条措施”,形成大同特色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与市民政局、文旅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行业协会等沟通,获得重点康养项目、养老托育服务模范机构、社区养老托育示范机构、健康养生示范基地等名单,及时对接,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合理满足其融资需求。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养老托育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供需匹配方面:供给总量不足仍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加之许多生活性服务供给创新不足,导致服务供给难以有效凝聚、引导和激发潜在服务需求,影响生活性服务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性服务业质量、特色和竞争力的提升。

运营成本方面:近年来,许多生活性服务业运营成本增加,容易形成成本侵蚀利润现象,加大盈利难度,影响服务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许多生活性服务企业基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乐观预期,盲目扩张,摊子铺得过大,资金回收期过长,形成大量的资金占用或沉没成本。

人才支撑方面:生活性服务业多属传统服务业,而多数传统服务业附加值低,市场化、产业化难度大,难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和优质人才加盟,也加大建立行业规范和职业培训体系的难度,影响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妨碍其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增强。

四、在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的意见建议

43、加大对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提高供给效能。要加强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视角的顶层设计,形成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产业链生态,发挥生活服务平台数据、科技等优势,助力政府提振消费,构建“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并将生活服务业数据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之中。适应生活性服务业细分要求,探索不同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制定生活服务业数字化的专项行动方案,提升政策的精准度。

44、改善消费环境。抓好诚信建设、抓好监督检查、抓好严格执法。诚信建设,就是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要实行联合惩戒,逐步以诚信为核心的生活性服务业监管制度。监督检查,就是要完善日用消费品等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担保、损害赔偿、风险监控、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等制度。严格执法,就是要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居民消费领域的乱涨价、乱收费、价格欺诈、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4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城市老旧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尽快补齐农村生活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

46、加强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基础工程。要顺应产业特性和发展

需求,加强生活性服务业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夯实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