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35200060/2025-00017
信息分类: 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大同市医疗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5-03-12 16:57
标题: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
文号:
时效: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12 16:57 来源:大同市医疗保障局
| | | |

大同市医疗保障局

大同市财政局

大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同医保发〔2024〕32号

各县(区)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卫体局、各级医保经办机构:

现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同市医疗保障局   大同市财政局   大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1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医疗保障局、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统一规范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的通知》(晋医保发〔202418号)文件精神,执行全省统一规范的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确保2027年年底前实现全省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标准统一结合我市现行政策和基金支撑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保障制度与全省统一

(一)病种范围和认定标准统一。执行全省统一46种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和准入(退出)标准(见附件)。门诊慢特病分为门诊特殊疾病和门诊慢性病。1.门诊特殊疾病。包括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血友病、尿毒症透析、结核病、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性精神病、重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2.门诊慢性病。包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肾病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疾病3-5期)肝硬化(失代偿期)炎症性肠病脉管炎股骨头坏死慢性骨髓炎(化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器质性)慢性心力衰竭病毒性肝炎(慢性)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肝豆状核变性脑血管病后遗症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干燥综合征[舍格伦]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白癜风银屑病氟骨病大骨节病克山病

(二)基金支付范围统一。门诊慢特病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与全省统一。门诊慢特病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包括与认定病种相关且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的药品(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及院内制剂)、检查、检验、治疗及医用耗材等医疗费用。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按照“双通道”药品支付政策执行。与门诊慢特病病种临床诊疗规范不相符的费用不得纳入门诊慢特病支付范围,门诊慢特病相关基金监管规定参照住院执行。

(三)互斥病种统一。门诊慢特病互斥病种与全省统一。尿毒症透析和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肾移植)、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透析或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肾移植)、肾病综合征(原发性)和尿毒症透析或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肾移植)、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肝移植)、肝硬化(失代偿期)和病毒性肝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可同时享受待遇。移植器官再次出现相关病情且符合门诊慢特病标准的,可再次申请。

(四)待遇标准逐步统一。统筹考虑全市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疾病诊疗需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支付标准(以下简称待遇支付标准,见附件):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不设起付标准,乙类项目按住院政策规定执行先行自付,符合政策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由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支付比例见下表;门诊特殊疾病参照住院管理,不单独设置年度支付限额,按照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执行;门诊慢性病按病种设置度支付限额。

 

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支付比例

执行时间

医疗机构等级

三类收费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下)

二类收费标准(三级乙等及二级甲等)

一类收费标准

(三级甲等)

县级

省、市级

省、市级

2025年4

80%

70%

65%

2026年4

75%

70%

65%

2027年4

70%

门诊慢特病医保基金支付额度纳入居民医保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计算。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经居民基本医保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规定纳入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同时患有多个门诊慢特病的,除互斥病种外,按以下原则享受待遇:1.多个病种均为门诊特殊疾病的,累计按照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执行;2.多个病种均为门诊慢性病的,在待遇水平最高病种限额的基础上,其他病种按照其限额标准的50%执行;3.多个病种同时包括门诊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的,门诊特殊疾病累计按照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执行,一种门诊慢性病的按该病种最高支付限额执行,有多个门诊慢性病的按照前述第2条执行。

二、优化经办服务

市级医保经办机构要规范、优化全市门诊慢特病经办流程,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方便参保群众及时便捷申办门诊慢特病待遇。门诊慢特病受理到办结时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尿毒症透析等诊断明确、易于鉴定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应随时受理,及时办结。市、县(区)两级医保经办机构加强对门诊慢特病定点医机构协议管理,协议中明确诊慢特病定点医机构的义务与违约责任促进医疗机构高效提供慢特病医药服务、合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市级医保经办机构积极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有序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病种范围,为参保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市、县(区)两级医保经办机构积极开展慢特病网上申请、鉴定,提升申办效率。门诊慢特病具体经办服务规程由市医保经办机构另行制定

三、加强基金监管

全市各级医保部门要强化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规范诊疗、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等方面的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一)严格认定管理。具有门诊慢特病认定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门诊慢特病内部管理制度。对认定中弄虚作假的专家,取消门诊慢特病鉴定专家资格,并根据医保服务医生管理有关规定处理;对认定中以权谋私的工作人员或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以及其他手段骗取门诊慢特病待遇的参保患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费用审核。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强门诊慢特病的医疗费用审核,充分利用医保智能监系统实现医疗费用初审全覆盖,并不断提高复审抽查比例。监督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临床诊疗规范和医保相关规定,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对超范围诊疗用药等不合理费用,在结算时予以扣减,并按协议规定予以处罚。    

(三)规范医药服务。门诊慢特病医药服务实行定点管理,原则上纳入医保定点的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承担。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和服务协议规定,合理诊疗、合理用药,严禁超剂量、超范围开具处方等违规行为。同时,要为参保人员妥善保存病历、处方、购药记录等资料,做到诊疗、处方、交易、配送可追溯、可监管。

(四)严查违规行为。对违反门诊慢特病管理规定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要依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制度政策性强,涉及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县(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待遇落实到位。

(二)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医保部门要按照全省统一规范门诊慢特病政策和经办规程,制定落实措施,并组织具体实施建立门诊慢特病基金支出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财政部门依职责对门诊慢特病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实施监督。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就医服务,加强慢特病常用药品配备,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对症施治、合理用药,要加强对慢特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接诊医师根据慢特病特点及诊疗需要,可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具4-12周的长期处方。

(三)注重宣传引导。县(区)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宣传。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合理引导社会舆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门诊慢特病政策平稳实施。要妥善处理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医保局报告。

五、其他事项

本通知自2025年4 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职工医保同步执行本通知规定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准入退出标准、互斥病种和基金支付范围即自2025年4月1日起,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分为门诊特殊疾病和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和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与居民医保一致,其中门诊特殊疾病参照住院管理,不单独设置年度支付限额,按照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执行;门诊慢性病仍执行《关于执行全省统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暂行)》(同医保发〔202218号。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准入(退出)标准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待遇支付标准.xls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