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同市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关心关爱,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同市于2025年5月24日至31日成功举办了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赋能晋创未来”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本次活动在大同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单位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各成员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启动仪式隆重热烈
2025年5月25日上午,大同市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启动仪式在晋创谷·大同隆重举行。副市长宋志燕,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主办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受邀单位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此次活动由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承办单位,不仅为启动仪式提供了场地支持,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安保工作预案,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我们有幸邀请到香港浸会大学朱福荣教授和太原理工大学张泽华教授分别就“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前沿应用”进行主题报告。朱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为与会人员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张教授则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前沿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两位教授的报告不仅丰富了与会人员的科技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为本次科技活动周营造了良好的开端和浓厚的科技氛围。
(二)科技成果展示亮点纷呈
1.优秀成果展示
5月25日上午,晋创谷·大同西楼前厅汇聚了来自市科技局联合晋创谷·大同、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大同大学、大同市热物理研究所、飞车试验基地等单位的科技成果展示。这些成果涵盖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新能源和现代能源、文旅经济、康养科技、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大同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和咨询,成为展示现场的亮点。
2.科普展示
在晋创谷·大同西楼中庭,各成员单位围绕活动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展示活动。各单位自行制作的科普展板和宣传资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了科技政策解读、科技创新成果介绍、科普知识普及等多个方面。工作人员现场为观众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吸引了大量市民和科技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
(三)专项对接会精准高效
1.番茄产业技术成果对接会
5月25日上午,晋创谷·大同一层会议室举办了番茄产业技术成果对接会。会议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种植户参加。会上,专家们就番茄种植技术、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和交流,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企业代表介绍了番茄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与种植户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和对接,为番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保障。
2.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对接会
在晋创谷·大同西楼会议室,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对接会同期举行。会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产教融合问题,邀请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人工智能企业的代表参加。各方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通过对接会,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科技下乡服务基层
5月25日下午,科技下乡活动在阳高番茄种植基地顺利开展。香港浸会大学朱福荣教授和山西农业大学李灵芝教授等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番茄种植户提供了现场指导。专家们针对番茄检测和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受到了种植户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此次活动不仅为种植户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增强了他们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
(五)特色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在2025年大同市科技活动周中,特色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精彩纷呈。活动涵盖文物保护、煤炭工业、地质科普、中医药文化、医学知识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既有实地考察、科普讲座,又有互动体验和手工课程。从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到大同土林的地质探秘,从煤炭工业的历史脉络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各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科学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吸引了大量市民和学生参与,有效提升了全民科学素养,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大同市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提升了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举办启动仪式、科普展示、专项对接会、科技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大同市将科技创新成果直观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和力量。丰富的科普内容和生动的讲解形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了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兴趣,为推动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
活动中,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交流频繁,多项科技成果在对接会上得到了展示和推广,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专项对接会,高校与企业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大同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通过媒体宣传、社交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活动期间,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各项科普活动,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展现了大同市科技界的良好风貌,为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三、活动经验与不足
(一)活动经验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同市高度重视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来抓。各单位密切配合、联合协作,针对公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成功。
充分动员,广泛宣传:活动前期,通过多种渠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充分调动了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活动期间,媒体的持续报道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启动仪式、科技成果展示、专项对接会、科技下乡、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有效提升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活动不足
部分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尽管活动宣传力度较大,但仍有部分活动的参与人数未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对接会上,企业代表和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活动效果评估机制不够完善:活动结束后,虽然各部门都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但在活动效果评估方面,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难以准确衡量活动的实际成效和影响力,不利于今后活动的改进和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在今后的活动中,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渠道,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精准宣传,提高公众对活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完善活动效果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活动效果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活动的参与人数、公众满意度、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等进行科学评估,准确衡量活动的实际成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活动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三)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
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推动大同市科技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投身大同市的科技创新事业,为大同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2025年大同市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还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同市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大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