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35200008/2025-00001
信息分类: 部门动态
发布机构: 大同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5-01-09 16:37
标题: 兜牢民生底线 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文号:
时效:

兜牢民生底线 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5-01-09 16:37 来源:大同市民政局
| | | |


    近年来,大同市民政局认真落实兜底性民生保障政策,严格落实兜底性制度安排,提高基础性救助标准,完善动态监测机制,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强化制度建设  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

大同市民政局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考核指标,深入开展督导服务,进一步巩固拓展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要求,连续多年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帮扶措施。围绕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病患者“三类人群”认定,完善确认办法和审核细则。针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三类家庭”认定,细化认定举措和实施细则。注重政策解读、入户宣讲“两种宣传”方式,组织民政系统干部定期培训业务、张贴明白卡,让困难群众知晓最新的救助政策。

优化服务供给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大同市民政局坚持保障好社会救助对象、困境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切身利益,做到提标、保障、关爱“三同步”。在同步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支出、物价涨幅变动等情况的基础上,连续3年稳步提高全市低保和特困救助标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以及老年人高龄津贴、护理补贴、助餐补助。为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大同市连续多年将建设养老幸福工程纳入民生实事,累计实施2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建成39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283个城乡老年助餐点,为6477户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定期开展困境儿童日常巡访、定期探访,设立11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126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配备126名儿童督导员和1822名儿童主任,实现基层儿童工作站点和人员全覆盖。

推动数据共享  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救助

为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大同市民政局制订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合作方案,建立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常态化核对社保、房产、医保、车辆登记等部门数据。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进行全面复核,对低保边缘家庭进行认定和复核。对新增监测对象、新注册残疾人、医保报销后住院费用较高人员等逐一排查。协调总工会、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调取特殊人群信息数据,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对19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困难群众进行排查,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归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信息数据,及时准确将数据向住建、人社、农业农村、医保、残联等单位推送,相关单位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实施住房、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用好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开展“一事一议”个案救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