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35200011/2025-00028
信息分类: 部门动态
发布机构: 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5-03-04 15:27
标题: 打好就业“组合拳” 稳住民生“基本盘”
文号:
时效:

打好就业“组合拳” 稳住民生“基本盘”

发布时间:2025-03-04 15:27 来源:大同日报
| | | |

“拓展‘农业、文旅、数字服务业、手工业’带动就业四大渠道,累计引育京东科技、科大讯飞等数据呼叫(标注)企业59家,带动2.16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9.75%,位居全省第一;圆满承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并在大赛中取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在今年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创业的内容引起与会代表委员普遍关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回望过去一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积极探寻促进就业创业的多元路径,凭借新兴产业的蓬勃之势推动就业,以创新创业的活力带动就业,通过灵活用工的创新模式促进就业,依靠劳务输出的有效途径推进就业,利用政策兜底的坚实保障拉动就业,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

新的一年,相关部门如何精准发力,提质扩容稳就业?如何有效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代表委员在市两会上畅所欲言、献智献策,认为要通过政策加力等多方面举措,打好“组合拳”,让充分就业有力有效,让大同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活力之城。

政策加力扩大就业容量

企业发展有活力,吸纳就业才更有动力。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站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聚力建设“算力之城”,持续推动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数据、输算力”转变。在此基础上,大同聚力发展数据呼叫、数据标注、数据审核等数据服务业态,全面叫响“云中声谷”产业品牌,打造数据标注就业基地,为打造“算力之城”提供人才支持。我市也是全省唯一的数据标注就业基地。

什么是数据标注?市人大代表、山西京东云乾云计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慧告诉记者,对于自动驾驶、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应用来说,现在人工智能的算法还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才能实现智能,只有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标记,并通过标记深度学习后,才能得以进行,这些都需要通过数据标注才能实现。

“可以说,数据标注就是AI产业的基础。目前,从事数据标注的企业可以进行人脸识别、无人驾驶、2D3D融合等复杂化的业务。”王智慧说,数据标注具有发展前景广阔、就业需求量大、门槛相对低、制约因素少等特点。除了少部分内容需要较高知识水平才能完成之外,主要内容的图片和视频标注,只需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即可。相信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需要的员工数量也会不断增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为牵引,拿出3亿元财政资金真金白银补贴就业岗位,持续推动数据服务业发展。我们这些落地大同的数据呼叫(标注)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王智慧建议,当前应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风口,在算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标注等行业加强招商合作,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一是成立招商小分队,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力宣传大同,加速招商数据呼叫标注企业,为大同提供更多高质量岗位。二是完善行业招商政策,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字渲染等风口行业纳入政策补贴行列,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大同。三是完善大同在数字呼叫(标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办公载体、住宿配套、园区产业及就业补贴等,为来同企业和就业者提供便利。

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当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势在必行。

市政协委员、市成利煤质化验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幸军权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必须“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要大力施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科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体系建设等,协同政府、企业、高校和劳动者多方力量,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共同努力,形成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多维路径。

幸军权形象地比喻:“这就如同为就业市场安装了一个预警系统。”通过全面收集招聘需求、求职供给等多维度信息,深入分析挖掘,精准把握就业市场的实时动态与变化趋势,进而预测未来就业走向。这一预测结果能够为宏观政策的调整方向、高校及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极具前瞻性的指导依据。

为此,幸军权建议,紧密依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开展培训,明确需要培训的技能领域和人群,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劳动者,开展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实现定制化与职业化。聚焦重点行业实现重点突破,强化产业、创业、就业“多点联动”,促进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引导职业院校和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领域专业的设置和投入,缩减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专业招生规模,提升就业竞争力。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供给便捷可及、服务水平专业标准、服务网络基层布局、服务模式数字赋能、服务结果优质高效。

线上线下招聘双管齐下、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如火如荼、县(区)零工市场和基层就业社保服务点稳定运行、“天镇保姆”“广灵巧娘”“云冈亲人”“北方好焊”等品牌升级换代、京津冀劳务协作“朋友圈”持续扩大……当下的云中大地,就业环境持续优化,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日益加深,正吸引更多外地企业“落地生根”、大同籍人才“归雁回巢”,为这座千年古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