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坊城新村村民白高山:“我们村的变化真是一年一个样”
5月8日上午,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71岁的村民白高山正在打理自家的菜园。见到记者一行,他热情地欢迎我们进屋。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白高山家炕沿上与他一家拉家常的照片,在主屋墙上非常醒目。每当有人来家里做客,白高山总会讲起总书记来家时的情形。
“总书记一走进院子,就亲切地和我拉家常。他最关心我们移民村群众的生活,仔细地问收入,看家里居住的条件。我把搬迁前后的情况向总书记一一作了介绍,表达了现在的生活是想也不敢想得好。总书记告诉我,一定会越过越好!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正像总书记所说,五年来,我们村的变化真是一年一个样!”白高山说,“去年我家二孙子出生了,家里又喜添新成员。我们家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这几年,当地政府围绕就业等方面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坊城新村的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白高山对此有着切身体会。老伴焦凤兰参加了村里的清洁公益岗位,每个月能赚600元。儿子白利军通过技能培训,顺利拿到了焊工证,成为抢手的技工,整天忙个不停,日工资达300元,多时能挣到500元。
不仅大人们能就业、收入稳,村里的孩子也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白高山说,总书记来家时,大孙子才刚刚66天,如今5岁了,在村里开设的幼儿园上大班。这家幼儿园由村里的办公楼改建而来,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美术室、音乐室等设备一应俱全,今年又新招了一批教师,都是大学生。除了常规课程之外,园里开设了篮球、轮滑、黄花研学等特色课程,中午还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可口的午餐。
快到中午时分,白高山说,村里有不少老人都不在家中起火做饭了,因为村里建起了“颐养之家”养老中心,解决了老年人的一日三餐,并有专人照顾。
谈起眼下的生活,白高山十分感恩。他动情地说:“以前村里人要想多赚钱得外出找活儿干。如今,不用出村,到黄花产业园就能上班,小黄花已经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村里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技能培训服务站一应俱全。洗衣机、彩电、冰箱成了家中平常的物件,洗澡、做饭、供暖都用上了天然气。去年,村里的硬化路全部改成了沥青路,路更平、更好走。村民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