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相关报道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6-26 09:07
标题: 【文明旅游】别样工业游:探访300米下晋华宫
文号:
时效:

【文明旅游】别样工业游:探访300米下晋华宫

发布时间:2025-06-26 09:07 来源:大同日报融媒
| | | |

十里河蜿蜒流淌

河西是享誉世界的云冈石窟

千年佛像静穆庄严

河东曾是晋华宫煤矿

优质煤炭源源产出

特别是南山井与云冈石窟仅隔岸相望


听完了百年师范的光阴故事

我们一行又来到转型而成的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250626091007610001

站在十里河畔仰佛台上眺望,矿山公园内绿树成荫,曾经轰鸣的井矿区变成了游人如织的科普教育基地。这座1956年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煤矿,在资源枯竭与生态觉醒的双重压力下,完成了一场艰难而华丽的转身。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250626091049209001

1956年,晋华宫矿作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骄傲诞生在大同煤田东北边缘。矿井总面积41平方公里,拥有1.5亿吨可采储量,煤质以低硫、低灰、高热值的弱粘结煤闻名,是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矿井建设之初就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成为同煤集团的主力矿井。

在鼎盛时期,晋华宫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生产业绩,2003年起原煤产量连续5年突破400万吨;2010年更创下565.59万吨的历史纪录……在当时成为撑起大同这座煤炭重镇的支柱之一。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250626091126999001

辉煌背后带来的是沉重的代价,数十年间源源不断产出的煤尘,为云冈石窟披上了一层“黑色袈裟”。在环境危机与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下,这座老矿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转型的种子在危机中萌芽。


漫步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工业遗址与现代景观交融共生

煤炭博物馆展示着煤的形成与开采历史。

工业遗址区保留着斑驳的厂房和百年绞车。

仰佛台成为欣赏云冈石窟全景的最佳观景点。

曾经让云冈蒙尘的矿区

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座走过近70年风雨的老矿,其名字“晋华宫”本身也承载着历史变迁。它源自1926年成立的晋华公司,当地人就称其为“晋华公”,而“晋华公”之名不伦不类,遂将“公”改为“宫”,故称“晋华宫”,名称雅化的背后,是一座煤矿从生产工具到文化载体的升华。

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工业文明与旅游创新的平衡中,晋华宫矿为中国能源革命提供了生动样本。公园内的“井下探秘游”项目保留了矿工真实的工作场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