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召开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闻发布会
7月7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殷雪年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部门大力发挥牵引支撑作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相关工作,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发改委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田生树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张红敏同志,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主任康国林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新闻中心副主任张志同志也出席本场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议程有四项。首先,请田生树同志介绍以工代赈工作有关情况。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田生树: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是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以工代赈是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帮扶政策,是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的重要方式和抓手。
近年来,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认识以工代赈政策“赈”的初心,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拓展赈济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作为贯穿以工代赈工作全过程的核心要求,有序推进以工代赈项目落到实处,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大助力。
我市以工代赈资金重点投向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和云州区等6个乡村振兴帮扶县(区)。近三年来,市发改委已争取中央及省级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共计7261万元,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3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发改委指导相关县区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开发模式,在干旱缺水的地区,积极推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在基本农田较少的地区,有效利用沟道和河滩打坝淤地和垫滩造地;在坡耕地多、产量低的地区,着重改造中低产田,改良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总产;在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集中开展小流域治理。截至目前,推动6个乡村振兴帮扶县(区)新增和保护基本农田18256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900亩,新建堤防1570米,修筑护村护地坝9977米,完成护坡1010米,新建和保护田间道路13公里,农村发展基础不断筑牢,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在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放劳务报酬等传统赈济模式的基础上,我们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大力拓展以工代训、公益性岗位开发、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多种赈济模式,持续扩大就业容量和赈济覆盖面。采取组建劳务合作社、工程队等方式,尽量减少专业队伍和机械化施工,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提高劳务报酬比例,激发群众用勤劳双手致富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2021年和2022年,通过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已吸纳务工群众862人,发放劳务报酬697.1万元。2023年的8个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还可带动务工群众893人实现就地增收1037万元。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紧盯重点工程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进一步拓展建设领域,做好项目组织实施,从项目谋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环节提标准、强指导、严监督,抓实抓牢群众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工作,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田生树同志的介绍。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张红敏同志介绍农村改厕工作有关情况。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 张红敏:
农村厕所革命事关农村千家万户,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对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人居环境的一场深刻革命。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落实措施,整合资源要素,注重模式创新,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充分考虑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和群众意愿,逐步加大改厕力度,持续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22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是43%,到2023年底普及率将达到49%,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左右,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文明如厕新风尚逐步形成,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为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和实效,今年我省组织开展农村改厕“提质年”工作。我市高度重视,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坚决纠正农村改厕工作中的偏差,条件成熟一个改一个,力争“十四五”期末改到位,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落实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存量问题抓整改,增量工作抓规范”的工作原则,督促各县区提高思想认识,压紧压实县区属地主体责任,2023年省级下达我市农村户厕改造任务18596户,问题厕所整改1145户,截至6月底,我市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663户,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月调度改厕完成情况,及时落实改厕资金到位情况,确保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省级下达的改厕任务。
主持人:
谢谢张红敏同志的介绍。
接下来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康国林同志介绍“四好农村路”等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大同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主任 康国林: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两级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放在首位,自觉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和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出发,锐意进取、聚力攻坚,推动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提升路网通达能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要支撑。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步伐。
“十三五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完成新改建里程7351.612公里,危桥改造31座,实施了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72.74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5.9亿元,解决了87个乡镇、1426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尤其是我们大力实施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建成440.64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0.6亿元,连通A级以上景区10个,覆盖非A级景点39个,完善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旅游交通体系,整合了区域旅游资源,有效释放了旅游潜力,提高了各景区的通达性,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2023年,我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共15个,建设里程185公里,投资7.55亿元;“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共74个,建设里程228公里,投资4.74亿元。目前,各县区有序推进部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早日开工。已开工项目,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倒排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多措并举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市交通局同步制定年度建设清单,挂图作战,通过组织实地督导检查和定期下发进度通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各县区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建设任务。
主持人:
谢谢康国林同志的介绍。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山西新闻网记者:
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专门增加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章节,请问大同市发改委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最新要求的?谢谢!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田生树: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以工代赈工作经历了两次拓展提升。第一次拓展提升是2020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中央农办等九部委印发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将以工代赈实施范围扩大到农村生产生活、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和林业草原等五个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次拓展提升是202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重点工程项目中要大力实施以工代赈。202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明确将以上两个重要文件精神纳入以工代赈政策范畴,是对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和工作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的定义,丰富了以工代赈工作的政策内涵。市发改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2021年以来,市发改委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2023年重点工作事项》,明确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中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指导目录,形成了工作流程规范图和4个工作模板,对以工代赈工作的推广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指导各县区细化操作指引、明晰工作流程、强化管理要求,切实抓好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
二是建立协调机制。针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领域,市发改委牵头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同时指导县区建立完善相应机制,实现了“上下左右”联动发力。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同时,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持续完善市级适用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清单,夯实工作基础。
三是加强宣讲培训。为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不跑偏、不走样,市发改委分级分批抓好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2021年以来,已培训相关人员100余人次,深入解读有关政策,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讲好务工群众通过参与以工代赈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鲜活故事,大力营造实施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农村厕所革命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农村居民健康和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将如何保障农村厕所革命顺利推进?谢谢!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 张红敏:
感谢记者的提问。
我市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牢牢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为了把农村厕所革命这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提高改厕工作的满意度,逐步建立了市级“统筹推进,政策支持”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厕所革命顺利推进。
一、坚持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布局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综合考虑农民需求、气候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广简单实用、价格适中和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在城镇周边污水管网覆盖的村或农村污水管网健全并配套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村,重点推广水冲式厕所。对于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平川地区、山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和粪污集中处理式卫生厕所(通风改良式卫生旱厕)等。
二、典型示范引领,全域拓展提升
坚持把厕所革命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推广适宜不同地区的农村改厕模式和典型经验,农村厕所革命实现了由点到面全域拓展提升。
三、聚焦关键环节,确保改厕质量
按照“先动员,后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改厕技术培训,明确改厕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提高改厕工作水平。加强改厕质量管控,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持续抓好问题厕所排查整改,统筹推进农村改厕与农村供水保障、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巩固改厕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利用中央改厕奖补资金,对于整村推进改厕的村庄进行了奖补,主要用于支持厕所粪污收集、储存和资源化利用及后期管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做到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以后有效用。谢谢。
黄河新闻网报记者:
近几年大同市交通运输局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请问这一举措为大同市带来了哪些变化?谢谢!
大同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主任 康国林:
近几年,全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资源路产业路、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硬化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等的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出行条件,优化了全市公路路网结构,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提升安全本质运营水平,带动沿线地域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大同日报记者:
请问市交通局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中,如何提升了百姓幸福感?谢谢!
大同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主任 康国林:
农村公路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我们的宗旨是“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农村公路的建、养、管、运,实现了环境的提升,生态优美,解决了“脏、乱、差”的现象,带动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
这么多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走进农村,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和意见,将他们的真实声音反映到党的工作中,推动我市交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
主持人:
谢谢康国林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加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缩短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的主要任务。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