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9-17 10:01
标题: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专场)
文号:
时效: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专场)

发布时间:2025-09-17 10:01 来源:大同发布
| | | |

9月16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大同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瑶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大同市“辉煌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专场)。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刚同志,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科科长施利平同志,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孙波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十四五”以来大同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场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有请赵刚同志介绍情况。

大同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刚: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十四五”期间,大同市体育局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举办高水平、多层次、广参与的体育赛事作为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推动大同市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一、聚焦便民惠民,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迈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幸福大同”为主题,以品牌赛事为引领,构建覆盖城乡、形式多样、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有效激发了全民参与热情,提升了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理念深入人心。

(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十四五”期间,我们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全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为抓手,紧密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与比赛,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生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市、县区两级体育部门直接组织举办的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均超过200项次,指导各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站点开展活动千余项次,直接参与群众超10万人,带动随行人员及家属来同超15万人,间接参与及带动健身人群达50余万人次。目前,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提升至41.2%,全民健身已成为大同市民的生活新风尚。

(二)打造精品赛事品牌,显著提升城市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我们着力做大做强具有鲜明“大同元素”和“大同符号”的品牌赛事,成功打造了一批在区域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赛事。大同冰雪季作为全国大众冰雪季分会场山西省主会场已成功举办六届,并被人民网评为山西体坛风云年度“十佳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大同环古城全民健步走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连续举办五届的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赛,已成为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精品赛事,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业选手和骑行爱好者,“大同长城1号”骑行路线被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评为“中国十佳精品骑行路线”。此外,大同马拉松、大同轮滑赛等赛事影响力也持续扩大。

(三)健全多层级赛事体系,夯实群众体育基础

我们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深入实施“市县区联动、县区互动”和“一县一品、一项一品”发展战略。依托各县区独特的资源秉赋和人文特色,突出新年登高、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日等时节主题,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覆盖城乡、均衡普惠、便捷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格局。平城区的“首善平城”PCBA篮球赛和社区足球联赛、云冈区的职工篮球联赛和拔河赛、云州区的乒乓球大奖赛和乡镇趣味运动会、新荣区的象棋锦标赛、广灵县的“村BA”和地掷球运动、灵丘县的农民运动会和传统武术比赛、浑源县的恒山登山赛和8·8全民健身展示活动、阳高县的乒乓球邀请赛和农民健身项目展演、天镇县的轮滑赛和社区运动会、左云县的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和五一门球赛等,均已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区域性特色的品牌赛事。

二、聚焦提质增效,竞技体育赛事精彩纷呈,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我们坚持将承办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与提升本土竞技体育实力相结合,成功承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及一系列省级高水平单项赛事,全面检验和提升了我市的赛事组织能力、场馆设施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同时也带动了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整体跃升。

(一)高标准承办省运会,展示办赛综合能力

承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是“十四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举全市之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高质量完成了赛事组织、场馆运行、接待服务、后勤保障、氛围营造等各项工作。第十六届省运会(大同赛区)呈现了以下亮点:首次启用运动员村,为3365名运动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健身、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多种服务;2023年8月8日举行的开幕式,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890余万,“魅力省运活力山西”“关注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等话题在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总阅读量(播放量)1.3亿多,极为有力地宣传推介了山西和大同,进一步提升了大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积极承办省级系列赛,构建竞技赛事集聚高地

依托省运会的宝贵场馆遗产和丰富的办赛经验,“十四五”期间,我们充分释放省运会溢出效应和持续影响力,积极申办、引进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累计成功举办包括省运会资格赛、省锦标赛在内的省级赛事35项。这些赛事涵盖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自行车、滑雪等多个大项,不仅项目设置多样、竞技水平高,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群众吸引力,累计接待来自全省各地市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近2万人次,赛事规模和社会效应显著。其中,山西省田径锦标赛、山西省单板滑雪锦标赛、山西省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多项标志性赛事已连续多年落户大同,形成传统赛事品牌,我市也逐渐成为全省田径、冰雪、自行车项目竞赛的重要举办地和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集聚的新高地。这些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显著提升了我市赛事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拉动了本地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相关消费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和体育人才的培养。

(三)强化赛训结合机制,竞技成绩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赛促训、训赛融合,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提升。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共派出1051名运动员参与24个大项、34个小项比赛,最终以168枚金牌、132枚银牌、137枚铜牌,总分4456分的优异成绩荣获竞技体育金牌榜和总分榜第二名,同时获12个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我市194名运动员斩获1银、7铜,U18男篮跻身八强,赛艇项目两组8人赛艇分别取得第5和第6名。在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中,运动员侯昱君代表山西省夺得女子五项全能银牌,创我省该项目最佳成绩。国际赛场上,李亚杰获杭州亚运会跳水金牌及世界游泳锦标赛金牌和银牌,张益梵多次摘得亚洲射击锦标赛金牌。

三、聚焦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焕发新活力

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核心,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有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打造“未来之星”品牌活动,体教融合成果显著

连续八年成功组织大同市“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该活动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深化体教融合扩面增效的典型事例。赛事规模不断扩大,从2018年仅设跳绳、踢毽、乒乓球3个项目,发展至2025年涵盖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跆拳道、街舞、航空模型、魔方、啦啦操、跳绳、滑雪、滑冰共13个项目,实现了夏冬、室内外、传统现代、个人团体、智力与非智力项目的全覆盖。参赛人数由最初5000余人次增长至2025年的30万余人次,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品牌赛事,极大促进了我市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升。

(二)实施“百校千课”强化工程,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

连续四年开展“百校千课”青少年体育强化提升活动,选派优秀教练员承担教学任务,协助学校购置体育器材,累计为全市200余所中小学、近20万人次中小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其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2023年,与市教育局共同认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7所、“冰雪特色学校”47所,有效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近两年组织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冰雪公益培训,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发掘培养冰雪项目人才,为全市冰雪运动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

自2021年起,积极引导体育协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常态化承办举办国家、省、市及县区级青少年体育赛事,累计开展300余项,覆盖多数奥运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直接参与人数超20万人次。这些赛事不仅为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提供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成为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推动我市青少年体育事业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谢谢!


视频:张雁君

主持人:

谢谢赵刚同志。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山西日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大同市体育局在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请谈一谈大同市体育局是如何持续引导推动群众赛事活动广泛开展的?谢谢!

大同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 孙波: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构建“全域覆盖、全龄友好、全年不断”的群众赛事体系为目标,从政策、组织、场地、宣传四方面系统推进,持续扩大赛事供给,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构建赛事活动的“支撑框架”。出台了《大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大同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行动方案的通知》等市级政策性文件,推动10个县区同步制定区域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与重点项目,为群众赛事有序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凝聚赛事活动的“协同合力”。建立由体育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培育壮大基层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组织达15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1800多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9168人,占人口数3‰,提前完成“十四五”2.7‰的目标,成为组织基层赛事和指导群众健身的中坚力量。

三是强化场地保障,夯实赛事活动的“硬件基础”。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利用城市空间新建改建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等设施。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数量的总增长均为全省第一。推动全市11个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积极引导学校及单位场馆有序开放,有效缓解了“去哪儿健身、哪儿能办赛”的问题。

四是强化宣传保障,营造赛事活动的“浓厚氛围”。统筹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构建全覆盖宣传网络,及时发布赛事信息、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展示群众体育风采。同时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方式提升传播效果,积极引导市民参与互动分享,形成二次传播,扩大赛事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这些举措,“十四五”期间我市群众性赛事数量持续增长、品质显著提升、氛围愈加浓厚。谢谢!

山西画报记者:

下一步,大同市体育局如何围绕青少年体育“育人才”,拓展体教融合渠道的?谢谢!

大同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刚:

谢谢记者的提问。

下一步,我们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整合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我市体教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贯彻《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大同市“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为平台,以“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二是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下大力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百校千课”青少年体育强化提升为抓手,积极创建传统项目学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以教育、体育部门每周期联合认定市级传统项目学校为契机,抓好学校体育的开展。支持、指导帮助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力量,加大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体育活动中组织运作、场地管理、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打造“亲子运动场”,举办各级各类亲子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吸引更多家庭加入到体育运动中,享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促进家庭体育的社会化发展。

谢谢大家!

大同日报记者:

近年来,我市竞技体育持续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请问“十四五”期间在保障竞技体育成绩方面做了哪些其他的工作?谢谢!

大同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科科长 施利平:

谢谢记者的提问。

感谢您的提问。确实,“十四五”以来,我市竞技体育能够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除了积极承办高水平赛事、坚持以赛促训之外,我们还围绕项目设置、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系统性地提升了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

一是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在项目布局上,我们坚持“设项工作全面”原则,既巩固田径、自行车、柔道等传统优势项目,也加快提高武术、体操等潜优势项目,同时扶持发展滑冰、滑雪等新兴运动项目,力争短板弱势项目实现突破,基本实现各训练单位开展的大项达到省运会设置大项占比100%。

二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特别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组织优秀运动队赴外省市高水平训练基地集训,同时引进高水平运动员来同训练参赛。同时针对我市三大球项目与部分基础体能大项多年没有起色等问题,制定专项振兴计划,开展相关项目进学校活动,不断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三是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我们联合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大同市参加重大体育比赛奖励办法》,大幅提升了对在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培养单位的奖励标准,有效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同时,我们高度重视运动员的保障工作,妥善解决优秀运动员的入学等后顾之忧,确保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和比赛。

谢谢!

主持人:

谢谢施利平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答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