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同市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简体

财政预决算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市政府机构>财政局>财政预决算

索引号: 035200010/2021-00143 信息分类: 财政预决算
发布机构: 大同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 2021-07-12 09:47
标题: 关于大同市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文号:
时效:

关于大同市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阅读量:

——2021年6月29日在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

大同市财政局局长刘义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已汇编完成,并已经市审计局审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报告(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2020年,财政部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严格执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十二字方针,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深化财政改革,为全市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96亿元,为预算的99.8%,比上年增长3.3%。其中:

税收收入完成61.67亿元,为预算的92.8%,比上年下降5.4%。其中:增值税完成23.08亿元,为预算的89.6%;企业所得税完成14.45亿元,为预算的81.1%;个人所得税完成1.2亿元,为预算的107.6%;资源税完成3.69亿元,为预算的84%;其他税收完成19.25亿元,为预算的110.6%。

非税收入完成19.29亿元,为预算的131.6%,比上年增长46.5%。其中:专项收入完成1.95亿元,为预算的692.6%(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计提“两金”增加教育资金收入1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0.7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0.99亿元,为预算的109.3%;罚没收入完成1.67亿元,为预算的103.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6.43亿元,为预算的95%;其他非税收入完成8.25亿元,为预算的162.1%。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27.03亿元,为预算的99.2%,比上年增长0.3%。

主要项目支出情况为:教育支出执行13.64亿元,为预算的99.8%;卫生健康支出执行18.4亿元,为预算的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执行17.94亿元,为预算的98.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执行4.95亿元,为预算的100%;节能环保支出执行2.23亿元,为预算的93.1%;农林水支出执行7.63亿元,为预算的99.4%;科学技术支出执行1.16亿元,为预算的99.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执行0.64亿元,为预算的100%;住房保障支出执行2.72亿元,为预算的98.5%;城乡社区支出执行10.73亿元,为预算的98.7%。

3、结转资金的使用情况

2020年,市级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结转资金的盘活力度,决算草案反映,市本级2019年结转至2020年使用1.51亿元,已全部按原用途支出完毕。

4、资金结余情况

2020年,市级财政按规定将形成的结余资金1.09亿元,全部结转下一年使用。

5、省对市级、市级对县区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省对市级转移支付35.89亿元,包括:返还性收入4.13亿元,与上年持平;一般性转移支付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专项转移支付0.38亿元。

市与县区结算,补助县区7.45亿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0.52亿元;支持农业发展、精准脱贫等资金3.95亿元;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1.0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0.5亿元;教育配套资金0.19亿元;其他补助县区支出1.21亿元。

6、举借债务规模、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2020年省财政下达我市新增政府一般债务限额21.8亿元,主要用于大张高铁、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开发区道路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建设和支持转型综改发展。其中,市本级留用16.56亿元。

2020年省财政转贷我市再融资一般债券16.05亿元,全部用于置换到期政府债券,对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防范化解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市本级留用11.78亿元,转贷各县区4.27亿元。

7、预算周转金规模和使用情况

2020年市本级未安排预算周转金。

8、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0年,市本级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1.5亿元,当年支出1611万元。

9、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5亿元,为预算的12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4.38亿元,为预算的97.4%。

(二)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5.98亿元,为预算的57.1%,下降22.5%;预算支出执行74.07亿元,为预算的97.6%,下降24.3%。支出下降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收相应安排支出减少所致。

2020年市级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1.81亿元,结转下年使用。

2020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2.76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19.36亿元。按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项目,主要用于科创园A区、黄花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医院医技急诊楼等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

2020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17亿元,支出执行3.18亿元。

(三)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94万元,为预算的0.04%,下降99.9%;预算支出执行11.56亿元(均为上级转移支付“三供一业”项目结转支出),为预算的99.2%,下降7.9%。

(四)2020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5.92亿元;预算支出执行62.23亿元。

2020年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0.51亿元;预算支出执行3.41亿元。

二、2020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2020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准确把握财政职能定位,认真谋划、主动作为,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动转型发展,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

(一)及时拨付抗疫资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财政部门立即响应、迅速行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第一时间建立抗疫资金拨付和应急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时足额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等各项支出。市本级共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5亿元,有力保障了患者医疗救治、医护人员经费补助、防控物资采购等各项抗疫支出,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财政部门制定实施了一批援企稳岗兜底等财税政策,大力推进降支出、降税费、减租金、减利息“双降双减”行动,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秩序有力有序恢复。

(二)持续推动民生改善

落实落细各项普惠性政策,持续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2020年市本级民生支出执行93.81亿元。把“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等,援企稳岗、扩大就业,支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扎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工作,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支持普惠性幼儿园、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全力做好文化、体育等其他民生项目资金安排及拨付工作。

支持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兑现落实,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全力支持转型发展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为各类企业累计减税降费56.5亿元;清理行政事业单位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资金3.5亿元,支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不断增强活力。

全力保障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投入5亿元,推进科技创新园区等重大能源革命项目建设,支持创新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高端制造、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性产业落地。

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安排产业引导基金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放大对产业转型、高新科技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规模,不断推动我市转型发展,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荣膺“2020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市级)30强”。财政资金持续向“六新”、转型综改、中小企业等领域倾斜,财政职能进一步彰显。

(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市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45亿元,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3.52亿元,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统筹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守护保卫青山绿水。投入各类环保专项资金3.74亿元,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加快推进十里河入御河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助推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将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和存量债务化解足额纳入年度预算,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43.5亿元,不断强化债务管理,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市级年内未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事件,也未发生政府性债务违法违规被问责事件。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开发区财政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大同市财政局关于推进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理清开发区税收分成比例、收支分配范围,不断提升开发区财政的保障和引导能力,充分发挥开发区转型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扎实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明确市县级财政事权,强化支出责任,提升行政效率。

认真落实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支持我市涉改事业单位经费划转、预算调整、资产管理等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完成系统的搭建、测试、运行,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三、财政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年,财政部门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受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收入总量较小,新的增长点不多,而民生支出等各项刚性需求不断加大,全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不断考验着财政的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各级政府过“紧日子”的意识还需增强,部分单位仍未形成“花钱问效”和勤俭节约的意识;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仍面临诸多困难,等等。我们将对照上级要求和审计等部门指出的问题,认真整改,努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2021年工作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奋力实现“转型出雏形”重要战略目标开局之年。1—5月份,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92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收入呈恢复性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4.83亿元,增长6.1%,切实加强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和“六新”发展,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力保“十四五”开好局、迈好步。

(一)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持续抓好收入组织。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协调税务部门做好税收组织工作,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加大矿业权出让收益征缴力度,加强对欠缴两权价款的征缴,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力争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的目标。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坚决把一般性支出压下来,对于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的项目坚决砍掉,对预算执行进度慢的项目资金到期收回,切实把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

全面兜牢“三保”底线。继续加大“三保”支出保障力度,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基层财政持续平稳运行。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出台趋向,精准发力沟通对接,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支持我市转型发展;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推动更多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大盘子。

(二)支持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大力支持“六新”发展。紧扣“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统筹安排资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大数据、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有效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支持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建设,加快融入省级智创城建设体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环境整治、路网畅通、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等“九大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的内涵品质和竞争力。

忠实践行“两山理论”。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推进减排降碳,支持国土绿化和造林绿化行动,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深入推进PPP项目规范发展,今年财政准备出资3亿元,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投资活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省“30条”和市“20条”等政策,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我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民持久受益。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今年安排乡村振兴资金10亿元,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继续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保障就业资金持续稳定投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扎实稳住就业基本盘。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学前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四大行动。

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深挖云冈文化内涵,加强大同古城文物资源的保护修复力度,不断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

加强社会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

(五)推进现代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预算完整性和财政统筹能力。全面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提升预算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政府采购专业化、高效化发展,不断加强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

完善直达资金管理机制。优化分配流程,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惠企利民。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债券有效拉动投资作用,有序开展存量政府债务再融资工作,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建立跨年度平衡预算机制。提高财政中期规划质量,将跨年度重点项目、PPP项目运营补贴等纳入规划范围。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快完善人大财政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内控报告编制审核和检查力度,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监督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强有力的监督指导下,各项财政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2021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落实好中央、省市委各项财政经济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完成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奋力夺取“十四五”转型出雏形开局新胜利,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尾部

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大同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中心

地址:大同市文瀛湖办公楼主楼11层(大同市兴云街2799号)  邮箱: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08000733号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 网站标识码:14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