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同市2021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简体

财政预决算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市政府机构>财政局>财政预决算

索引号: 035200010/2022-00086 信息分类: 财政预决算
发布机构: 大同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 2022-07-12 11:15
标题: 关于大同市2021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文号:
时效:

关于大同市2021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阅读量:

——2022年6月30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大同市财政局局长 刘义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1年市本级决算(草案)已汇编完成,并已经市审计局审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1年市本级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决算草案

2021年,市财政部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严格执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围绕全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总目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全市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49亿元,为预算的100.7%,比上年增长20.4%。其中:

税收收入完成70.42亿元,为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增值税完成25.76亿元,增长11.6%;企业所得税完成14.48亿元,增长0.2%;个人所得税完成1.55亿元,增长29.5%;资源税完成5.36亿元,增长45.3%;其他税收完成23.27亿元,增长20.9%。

非税收入完成27.07亿元,为预算的101.5%,比上年增长40.3%。其中:专项收入完成6.61亿元,增长239.5%(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3.02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02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0.94亿元,下降5.5%;罚没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32%;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7.3亿元,增长13.7%;其他非税收入完成10.02亿元,增长21.4%。

——上级补助收入33.73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4.1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9.08亿元;专项转移支付0.52亿元。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7.8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76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33.12亿元。

——调入资金0.3亿元,其中: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0.03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0.27亿元。

——上年结转资金1.1亿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30.64亿元,为预算的95.6%,比上年增长2.8%。

主要支出项目情况为:教育支出执行13.81亿元,为预算的97.5%;科技、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执行5.1亿元,为预算的9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执行22.63亿元,为预算的94.6%;卫生健康支出执行17.79亿元,为预算的98.5%;节能环保支出执行2.5亿元,为预算的66.8%;城乡社区支出执行21.1亿元,为预算的97.2%;农林水支出执行4.02亿元,为预算的98.7%;交通运输支出执行3.75亿元,为预算的90.1%;商业服务业支出执行0.41亿元,为预算的87.6%;住房保障支出执行7.89亿元,为预算的100%;粮油物资储备支出执行0.36亿元,为预算的99.4%。部分科目未完成预算主要是部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较晚,结转至2022年使用所致。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3.12亿元。

——上解上级支出10.09亿元。

——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69亿元。

——结转下年使用资金5.96亿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综合上述收支执行情况,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80.5亿元,总支出为180.5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4、结转资金的使用情况

2021年,市级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结转资金的盘活力度,决算草案反映,市本级2020年结转至2021年使用1.1亿元,已全部按原用途支出完毕。

5、省对市级、市级对县区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省对市级转移支付33.73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4.1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9.08亿元;专项转移支付0.52亿元。

市与县区结算,补助县区7.0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精准脱贫等资金4亿元;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1.1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0.54亿元;城乡社区支出0.47亿元;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0.37亿元;教育配套资金0.26亿元;其他补助县区支出0.18亿元。

6、举借债务规模、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2021年省财政下达我市新增政府一般债务限额15.31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交通、文物保护、园林绿化等领域。其中,市本级留用14.76亿元。

2021年省财政转贷我市再融资一般债券35.31亿元,全部用于置换到期政府债券,对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防范化解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市本级留用33.12亿元,转贷各县区2.19亿元。

7、预算周转金规模和使用情况

2021年市本级未安排预算周转金。

8、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1年,市本级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1.2亿元,当年支出1.2亿元。

9、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情况

2021年,我市严格按照《预算法》及相关规定,将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0.6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确保年度间政府预算的衔接与稳定。

10、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2亿元,为预算的101.7%,增长6.8%;上级补助收入1.44亿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0.73亿元;上年结转资金0.3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1亿元。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1.06亿元,为预算的96.6%,下降23.1%;上解上级支出0.38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6亿元;结转下年使用资金0.39亿元。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3.49亿元,总支出为13.49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4.16亿元,为预算的34.5%,下降39%;上级补助收入0.5亿元;调入资金0.02亿元;上年结转资金1.8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7.95亿元(专项债券19.16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8.79亿元)。

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47.09亿元,为预算的95%,下降36.4%(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收相应安排支出减少所致);上解上级支出0.02亿元;调出资金0.0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79亿元;结转下年使用资金2.51亿元。

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为64.44亿元,总支出为64.44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0.5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19.16亿元。按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项目,主要用于古城文物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板块旅游公路、通航产业基地建设等领域,有力支持全市转型发展。

2、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48亿元,为预算的101.4%,增长37.3%。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7.75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43.6%。加上调出资金0.7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为8.48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三)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28亿元,为预算的2.3%,增收0.27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2.22亿元;上年结转资金2.65亿元。

2021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4.86亿元(均为上级“三供一业”转移支付安排的支出),为预算的33.2%,下降58%;调出资金0.27亿元;补助县区支出0.25亿元;结转下年使用资金9.77亿元。

综合上述收支执行情况,2021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为15.15亿元,总支出为15.15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2、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0亿元。

(四)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7.18亿元(不含省级统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预算的111.3%,增长1.9%;预算支出执行57.25亿元,为预算的93.4%,下降8%(下降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险基金减支7亿元所致);预算结余9.93亿元。

2021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0.12亿元(不含省级统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预算的96.8%,增长1%;预算支出执行0.08亿元,为预算的105.1%,增长17.8%;预算结余0.04亿元。

2021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2021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2021年,市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多措并举增收节支,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加快深化改革步伐,着力防控财政风险,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

(一)增收节支力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全力抓好收入组织。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加强重点税源监管,清缴以前年度税收欠款,加大对政府住房基金、矿产资源收入的征缴力度,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3.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找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推动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大盘子。2021年全市共争取各类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27.47亿元,同口径增长7.1%;争取各类债券资金90.12亿元,同口径增长15.7%,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

三是切实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对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和统筹使用力度,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2021年全市共盘活存量资金2.1亿元。

四是认真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全力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清理低效、无效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21年全市共压减一般性支出8.1亿元,压减的资金统筹用于支持我市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二)提质增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一是持续落实制度性、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助力稳住经济增长,着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8.3亿元。

二是全面落实开发区财政奖补政策。加大奖补力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行业税收省级、市级分成增量部分全部返还奖励,推动开发区大数据、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大同市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累计设立11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覆盖新能源、新材料、乡村振兴等领域,总规模34.5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3.45亿元,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是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每年安排资本金补充,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场化改制,完成辖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整合,扩大融资范围,降低融资成本。2021年共办理担保业务261笔,担保金额23.93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2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1.27亿元,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提升“大同蓝”。

六是不断加大对“六新”、转型综改、中小企业等领域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小升规”、开展股份制改造和“专精特新”培育,全力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

(三)突出重点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2021年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农村相关转移支付资金24.62亿元,市级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45亿元、支农资金2亿元,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二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市安排教育支出54.17亿元,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安全,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是坚决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安排就业创业资金0.38亿元,安排公益性岗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专项补贴0.23亿元,促进职业技能提升,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四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2.7亿元,安排医保基金5亿元,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新冠疫苗接种等支出。

五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市级每年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0.5亿元,扎实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六是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安排重点工程建设资金4亿元,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市政设施维修、城市园林绿化等工程,支持政府年初承诺的缓解停车难、街巷改造工程等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落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快步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规范预算支出管理,严格预算编制管理,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一卡通”公开工作。加快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规范管理,共梳理需纳入发放范围的补贴资金49项,市县两级均在规定时限内向社会公开“一卡通”政策清单,资金管理更加透明。

三是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转变管财用财理念,坚持事业发展规划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全面统筹预算资金、存量资金、债券资金以及各类政府资产,推动形成财政管理大格局。

四是持续推动财政重点领域改革。规范库款和挂账管理,加快推进市级项目库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五)精准发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筹处理好促发展和防风险关系。坚决控制增量,妥善消化存量,持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将还本付息足额纳入预算,确保到期政府债务本息按期偿付,不发生债务违约风险。加大财力统筹,积极推动“以资抵债”,多措并举降低债务率。

二是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拟定我市《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方案》,严格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完成市属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工作,向市属国有金融企业派出股权董事。为大同银行清产核资及风险处置、阳高农信社风险化解改制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力支持山西银行挂牌运营。

三、财政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年,各项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较小,增收基础不稳,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支出优化力度还不够大,财政资源统筹能力仍需加强;三是社保基金缺口明显,财政兜底压力较大;四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仍面临诸多困难,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2022年工作举措

2022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坚决贯彻财政支出“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的工作方针,科学组织财税收入,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5月,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12亿元,剔除去年同期非税收入一次性增长因素后,同比增长6.6%;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51.19亿元,同比增长14.2%,各项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不断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全面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高质量抓好收入组织。不断发展新业态,涵养财源税源,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全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的目标。

二是高标准编制支出预算。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从紧、从严、从实、从需要编制预算。厘清支出范围、支出标准,把严把紧预算关口,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高效率争取上级资金。紧抓政策机遇,主动沟通对接,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细做实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支持我市转型发展。

四是高水平强化资金统筹。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加大预算资金和债券资金、当年预算资金和存量资金、上级资金和本级资金、财政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

(二)不断增强全市发展动能

一是支持做大工业经济。用足用好各项财税、金融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今年安排科技创新及招商引智项目资金2.2亿元,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支持数字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持续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支持中心城区和大县城建设,支持实施路网畅通、停车场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垃圾分类投放、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使用效率,深入推进PPP项目规范发展,今年财政安排金融资本金2亿元,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推动转型项目建设。

五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打折扣、高效落实。加强对重点企业落户、科技创新、首次创业等财税支持,真正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降低经营成本。

(三)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坚持做好就业促进工作。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继续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现有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二是支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投入,加强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足额保障学生资助补助经费,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云冈学”体系建设,推进古城文物保护修复力度,支持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缮,支持精品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非遗传承推广。

四是推进健康大同建设。加强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支持,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强化基层卫生防疫能力。

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对社保基金兜底补助力度,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

(四)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收入统筹力度。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将各类政府性收入按规定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强化“四本预算”统筹衔接,重点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统筹力度,将关闭破产企业人员费用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二是深入推进支出改革。持续落实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要求,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坚决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下来,对政策依据不明确、预算绩效目标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列入预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强化预算全流程管理。全面规范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等,推动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健全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规程。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新增债务限额分配管理,精准投向全市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强有力的监督指导下,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22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委各项财政经济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全力完成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尾部

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大同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中心

地址:大同市文瀛湖办公楼主楼11层(大同市兴云街2799号)  邮箱: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08000733号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 网站标识码:14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