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35200003/2025-00059
信息分类: 部门动态
发布机构: 大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日期: 2025-09-11 08:50
标题: 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丨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创新技术引领未来
文号:
时效:

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丨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创新技术引领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11 08:50 来源: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
| | | |

开栏语: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引领未来。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山西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关键力量。为集中展现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创新风貌,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特推出《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系列报道。本专栏旨在宣传标杆、推广经验、激发活力,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动能。

智造跃登新峰擎,匠心逐浪太行云!

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创新技术引领未来

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心位于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2号厂房,总建筑面积6955.57平方米。中心主要聚焦高速列车轮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辅助判定;轮轨关系、产品可靠性检测及评价;轮对轻量化及寿命匹配应用;轮轨减振降噪技术及应用等四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中心以轮对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开展智能轮对轨旁检测技术应用开发;长寿命、高可靠性车轮材质开发研究;轮轨减振降噪技术及应用研究;不同工况下轮轨摩擦磨损机理及组织硬度演变规律研究;缓解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问题等高速列车轮轨关系部分关键问题的研究。目前,技术中心主任由霍锋锋总工程师兼任,现有员工168人,包含博士4人、硕士65人,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79人。中心多人获得全国铁道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铁道行业超声及新技术无损检测学术交流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山西省铁道学会优秀科技人才、山西省铁道学会先进科技工作者、太原市青年学科带头人(龙城之星)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和试验环境较好,检测手段相对完善,仪器设备配置国内领先。其中,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的全尺寸疲劳试验台、车轮超声波探伤机、摆锤冲击试验机等120余台套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研发人员自主研发了卧式疲劳试验机、残余应力测试系统、轮对翻转机、车轮轮辋特征智能探查系统、低倍酸蚀及酸雾系统等仪器及相应的测试系统,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和实验条件相对较好。近年来,中心先后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意大利路奇霓集团、太重集团、哈通达、303所等诸多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构筑了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的路线,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

成果1:车轴喷钼技术

高铁车轴经过多轮高级修后,由于配合部位打磨损耗、装配拉伤等,导致车轴尺寸超差报废。为有效应对车轴配合面失效报废,采用喷钼技术作为应对措施。该技术利用氧气乙炔燃烧的火焰将钼丝融化为钼滴,压缩空气将融化后的钼滴快速吹向车轴表面,钼滴碰撞车轴表面后变形为片层并逐步冷却,片层逐步堆积最终在车轴表面形成钼层。喷钼过程中,车轴基材表面材质未发生相变,钼层与金属表面结合属于机械物理结合。中心从2019年开始启动喷钼技术研发工作,现已建立喷钼全流程加工能力和全项点试验能力,建立了公司企业标准,并取得国际人员认证证书,HPQ认证已经完成现场认证,近期将获得认证证书。

1

成果2:激光熔覆技术

高铁动车组轴箱、转臂经过多次压装、退卸过程,配合面容易拉伤、尺寸超差,从而导致工件报废。轴箱报废的区域为与轴箱压盖配合的下部区域,报废原因为该位置密封圈长期使用老化,密封效果变差,水汽进入导致锈蚀,致使打磨后尺寸超差报废。由于该位置与密封圈配合,受力较小,因此具备修复条件。当前,转臂和轴箱暂没有修复的技术标准。对比多种增材制造技术,激光熔覆技术能够适用于轴箱、转臂节点孔尺寸要求,涂层厚度能够达到修复要求,综合使用需求、成本等因素,选择激光熔覆技术修复转臂和轴箱内孔。中心从2021年开始进行激光熔覆技术储备,从2024年开始与客户开展深入的技术应用合作,现已完成工艺流程规划,并进行了产品初步试修及试验。

2

成果3:智能轮对系统

通过研发一种智能感知运用故障、运用寿命及线路状况的轮对产品,为顾客提供除产品制造以外的增值服务。结合智能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备品备件预测,为公司后续业务开展提供支撑。目前,中心可提供应变式、振动式、噪音式单点式或整合式智能轮对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孪生的方式让数据产生价值。通过智能轮对传感器的监测,取代部分目视检查内容;通过智能轮对获取的实际载荷,优化超声波探伤周期;通过大数据指导基础设施监测和维护作业,为最终用户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