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0年第7•8期
P. 19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7·8/2020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144..营造改革环境营造改革环境。。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纳                 备整体效能,形成“储、管、调、用”无缝衔
                 1
            入全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统筹推进。支持国有粮                              接 。 建 立 储 备 粮 承 储 企 业 考 核 和 追 责 问 责 机
            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国                              制。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积极

            有粮食企业国有土地出让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                              稳妥推进政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责任单位:
            定,计提 10%的教育资金和 10%的农田水利建设                          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资金后,剩余部分安排原国有粮食企业按规定用                                  (二) 创新管理制度
            途使用。(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国                                  200..分类科学管理分类科学管理。。科学界定各类储备物资
                                                                    2
            资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功能,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技术

                (四) 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                              规范。做好各类储备物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
                 155..细化责任目标细化责任目标。。科学制定标准,优化考
                 1                                             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核指标,突出特色重点,提高考核精准性、导向                                   211..创新储备方式创新储备方式。。坚持和运用市场化手
                                                                    2
            性和实效性。细化任务分解,压实考核责任,确                              段,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发挥政府调节保障职
            保考核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责任单位:                              能 , 有 序 推 进 实 物 储 备 、 产 能 储 备 、 资 源 储

            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备,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
                 166..规范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程序。。认真执行考核规范和程                 健全完善的储备制度。按照“重要物资政府储
                 1
            序,从严对县 (区) 考核,组织做好县 (区)                            备,生活用品共同储备”原则,试点推广协议
            自评、部门评审、部门抽查和综合评价,确保                               储备,依托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和家庭储
            结果客观公正。(责任单位:市粮食安全责任制                              备 等 多 种 方 式 , 将 政 府 物 资 储 备 与 企 业 、 商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业、家庭储备有机结合,将实物储备与能力储
                 1                                             备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
                 177..强化结果运用强化结果运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
            题 整 改 和 结 果 运 用 , 加 强 对 重 点 任 务 追 踪 问              为补充、协同发展的格局。夯实我市防范风险
            效。市人民政府对成绩突出的县 (区) 给予表                             的物质基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
            扬,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追                                    222..完善收储轮换机制完善收储轮换机制。。建立健全与储备品
            究责任。(责任单位: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                              种相适应的收储轮换机制,严格落实收储轮换
            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计划,确保储备库存适时更新、质量良好。鼓
                 三、构建统一的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                            励通过竞价交易、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联

                (一) 理顺体制机制                                     营合作等方式开展储备收储轮换。(责任单位:
                 188..推动统筹规划推动统筹规划。。研究提出我市储备总体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农发行大同市分行)
                 1
                                                                    233..探索市场化监管探索市场化监管。。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
            发 展 规 划 和 品 种 目 录 建 议 。 合 理 确 定 市 县                     2
            (区) 粮食和物资储备规模。研究探索建立小                              机构,对储备物资进销存用等进行定期检查和
            麦 、 食 用 油 、 冻 猪 肉 等 物 资 异 地 储 备 的 可 行              即时监控,确保储备物资数量与质量安全。(责

            性,降低轮换成本。(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                              任单位:市发改委)
            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2
                 199..明确管理职责明确管理职责。。明确重要储备物资调                       244..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对粮食和重要
                 1
            动、收储、轮换职责,实现物资储备统一归口                               应急物资供求形势的监测研判、预测预警和预
            和市县协同联动。整合各类储备资源,提高储                               期引导。完善市县两级应急预案,建立市级粮



           · 18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