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2年第2期
P. 12
2/2022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工作报告·
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 亿元;积极引进 1—2 个标准化、规模化屠宰加
商贸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直播 工企业,提高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经济、流量经济等新零售业态;用足用好数字 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紧盯先行示范、
消费券、家电下乡等政策,改造提升一批高品 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类县”,强化分类指
质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商业综合体,策划推 导,突出产业扶持,加大高素质农民和新型经
出一批夜游大同、打卡古城等消费品牌,建设 营主体培训力度,确保“三类户”有就业、稳
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支持消费品牌首店 增收、不返贫。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
落户,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叫响“大同 治理、垃圾治理等环境整治工程,集中连片创
美食”品牌。 建 100 个美丽宜居乡村。推进长城旅游公路沿
(三) 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线美丽乡村建设,培育长城人家、恒山人家、
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 桑干人家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长城
接,大力实施“特”“优”战略,加快农业农村 一号”公路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
现代化步伐。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云州国家级现代 “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农业园、5 个省级产业园和 2 个示范区为依托, 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快推进以生
以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 (杂粮)、 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托管主
中药材 (黄芪)、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等 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建农村综合服务
八大特色产业振兴为主线,发展有机旱作50 万 社 24 个,新增托管服务面积 100 万亩;激活农
亩,新建高标准农田 21.5 万亩,确保全市粮食 村资源要素,畅通市场主体进入渠道,引导社
播种面积稳定在 420 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 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扎实推进“三
24.9 亿斤以上;积极扶持设施蔬菜,总面积稳 变”改革,深化“三治”融合,推动形成文明乡
定在 9 万亩,产量达到 50 万吨,产值达到 13 亿 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元;稳步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强力推进规模化 (四) 培育市场主体,集聚高质量发展后劲
养殖,加大对畜牧标杆企业的扶持力度,改造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提升标准化养殖场100个,努力建设畜牧强市。 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动市场主体上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大同好 模、增实力、提效益,全力完成市场主体数量
粮”产品附加值,年内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 增长15%的目标。
15%以上。按照“标准制定、产地认证和品牌 分 类 培 育 强 主 体 。 按 照 育 “ 小 ”、 培
创建”的思路,推动大同黄花、浑源黄芪向中 “中”、壮“大”的基本思路,梯次推进“个转
高端品质发展,支持壮大云州冰华、恒宗等龙 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扶持个体工商
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实现标 户和小微企业强筋壮骨、逐步成长;支持引导
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化营销,推动黄 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快培育更多的“专
花黄芪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做成富民产业、支 精特新”企业;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柱产业;依托“北肉”平台,建设国家骨干冷 力争净增 110 家规上工业企业,1 至 2 家企业跻
链物流基地,推动北肉冷链进出口加工产业园 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行列,新成新材料、牧同
达产达效,年产肉制品达到20 万吨,产值超百 科技等6家企业争创山西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