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2022年第2期
P. 32

2/2022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大同市人民政府文件·

            场等燃气使用事故隐患;严肃整治液化气站违                               应用。严格执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规充装和“黑气瓶”、人员密集场所非法储存充                              员会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 和 《大同市森
            装点等问题。餐饮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                               林草原防火特险期野外违规用火责任追究若干

            气的,必须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完成管道                               规定 (试行)》,严厉查处违法农事用火、祭祀
            燃气居民用户安装灶前燃气自闭阀门、灶具连                               用火、野外吸烟等易引发火灾的违法行为。

                                                                    水
            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和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                                    水旱灾害旱灾害::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排查清除
            的燃气灶具工作。建立城镇燃气监测预警信息                               河道内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林木等。
            系统,加快实现全市城镇燃气管网智慧化管理。                              完善防洪规划,加强水库、堤防等重点防洪工

                 消                                             程设施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水旱灾害风
                 消防防::以学校、医院、养老服务机构、文
            博单位、危化企业、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                               险管控。强化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预报,做好

            筑、公共娱乐场所为重点,持续开展隐患排查                               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水工程调洪抗
            整治。加强乡村、城乡结合部、易地扶贫搬迁                               旱作用。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和保障措施。
                                                                    地震灾害震灾害::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
            安置点、商住混合体建筑、老旧小区、“多合                                    地
            一”、群租房等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工程实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设防烈度8
            强化“密室逃脱”类场所、电化学储能电站、                               度区房屋等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电动自行车、大型仓储物流等新业态新领域的                               做好震情监视跟踪,优化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
            火灾风险管控。                                            服务。加强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推进重点地区
                 治
                 治超工作超工作::加强治理非法超限超载综合治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
            理工作,加强源头治超监管、源头核查,遏制                                    地质灾害质灾害::建立市县互联互通的地质灾害
            源头企业超限超载行为;打击货运车辆非法短                               气象风险预警体系,开展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遥

            途驳载现象。                                             感监测与隐患早期识别,加强专业监测点建设
                 特种设备、冶金工贸、文化旅游、城镇污                            和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工作,推进地质灾害综合
            水处理等行业领域也要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整治。                              治理。突出做好冻融期、汛期等重点时段防

                 三、突出防范重点,提高抗灾救灾能力                             范,加强巡查监测和预警发布,及时组织涉险
                 10.加强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市                          群众转移避险。
                                                                    气象灾害象灾害::高度重视强降水、寒潮等极端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工作,配合全省完                                    气
            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地震烈度速报与预                               天气影响,完善综合研判和信息发布机制,加
            警等工程。全面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                               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
            除险加固,确保防洪能力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防范措施。推动城市及重点区域监测预警基础

            年内创建10 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动自然灾                             设施建设,开展灾害性天气影响预报核心技术
            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攻关,做好气象灾害提前防范和应急处置工

                 11.做好重点灾种防范工作。                                作。加强雷电防御安全治理,积极开展人工增
                 森林草原火灾林草原火灾::严格落实林长责任制,强
                 森                                             雨防雹助力减灾救灾工作。
            化森林草原火险火情监测预警,加快防火通                                     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道、防火隔离带、蓄水池等设施建设,绘制森                                    12.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设。深化应急管理
            林草原防灭火“一张图”,持续推进“防火码”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



                                                                                                         · 31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