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3第3期-内文
P. 11
·工作报告· 3/2023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集团的主力军作用,提升全市文旅“资源+资 积 8.03 万亩;推广发展 50 万亩膜下滴灌种植,
产+资本”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加强市场化运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421 万亩以上、粮食
营 。 强 化 资 源 整 合 , 开 发 盘 活 古 城 、 景 区 景 产量达到 25 亿斤以上。做大做强八大特色农业
点、文化场馆等优质文旅资源,链接带动市县 产业,制定黄花系列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挖
两级其他文旅景区景点“活起来”“火起来”; 掘利用药用价值,加快开发黄花保健品等拳头
强化资本运作,变文旅资源为资本,拓展融资 产品,建设全国一流的黄花产业集群,力争全
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投资建设一批文旅基础 产业链产值达到 50 亿元;加快设施农业项目建
设施项目;强化运营合作,积极引进一批运营 设,总面积突破 11 万亩;加快天镇神农、新荣
经验丰富、走在市场前沿的文旅企业参与全市 北京供销社雁北肉羊、云海肴青脚麻鸡、百胜
文旅产业开发和景区运营,形成开放多元、互 肉鸡等养殖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挖掘渔业产业
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加强平台化管理。构建智 潜力,建设净水渔业、设施渔业、生态渔业、
慧文旅平台,全面提升“畅游大同”网上终端 都市渔业、休闲渔业良性发展的新格局。畅通
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创新宣传营 特优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北肉平台、大同好
销平台,强化与抖音、快手等数字传媒平台的 粮北方农特优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
战略合作,提升大同文旅知名度;完善综合监 建设百胜集团食品供应、一亩田北方预制菜产
管平台,依法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切实提高游 业园项目,推动大同特优产品进入全国市场;
客满意度。加强人性化服务。培育一批旅游地 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面向京津冀
接服务公司,提供全周期、一站式优质服务; 布局建设一批冷链物流、仓储基地;整合农贸、
优化“景景通、城景通”旅游公交网络,规划 果蔬市场,加快建设综合性农产品集散中心。
建设完善 3A 级以上景区停车场、充电桩及 5G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资金统筹使
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可达性及配套服务 用,支持县区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加强传统村
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开展酒店、宾 落保护,建设康养乡村、水美乡村,尽显“长
馆、旅行社等服务业星级评选活动,通过正向 城脚下、桑干河边、革命老区、塞外人家”的
激励提升全市文旅服务水平,让古都大同成为 风 土 人 情 ; 持 续 改 善 农 村 人 居 环 境 , 新 改 建
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四好农村路”228 公里,建成长城一号旅游公
(三) 坚持强基固本,推动乡村振兴,加快 路 185 公里;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
建设面向首都、产品特优、供需两旺的现代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建、管、投”运行管
业之城 护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覆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首都特优 向户延伸。
农产品供应地为目标,当好首都人民的“米袋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适度推广土地流转,
子”“菜篮子”“肉案子”。 积 极 发 展 农 业 生 产 托 管 ; 抓 好 农 村 集 体 “ 三
大力发展特优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 资”监管,切实巩固“清化收”成果;发展新
给,严守耕地红线,加快云州、阳高、天镇 3 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有
个省级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全 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年 建 成 高 标 准 农 田 20.8 万 亩 ; 加 快 云 中 、 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防止返
山、塞上三大灌溉基地建设,恢复改善灌溉面 贫 监 测 帮 扶 机 制 , 对 照 “ 两 不 愁 三 保 障 ” 标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