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同市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大同市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同市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认真落实《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充分发挥我市区域重点城市“通道+枢纽+网络”物流基础优势,进一步推动全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原则,聚焦“强基础、降成本、提效能、聚产业”战略,持续优化邮政业基础设施布局,强化区域性分拨中心集聚辐射功能,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应用,逐步建成晋北全覆盖、服务京津冀的区域快递枢纽城市,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建设—扩面—增效“三步走”原则,到2027年底推动寄递企业建成3至5个区域性分拨中心并稳定运营,带动全市邮快件年处理量达到6亿件,成为服务京津冀、辐射华北地区的现代化寄递物流体系的重要基础力量。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完善邮政业产业基础设施
1.加强顶层设计。将邮政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时,充分考虑并统筹保障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上下游关联产业集聚的区域性分拨中心,提高邮件快件区域集散能力。(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保障土地供应。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给予支持,对于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邮件处理中心、邮政运输、邮件转运站等邮政设施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类型分拨中心建设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公开出让的方式,在法定范围内按基准地价出让。(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园区建设。一方面依托华联、万昌、晋北等现有物流园区,通过升级改造建设专业快递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各快递企业入驻、集聚,发挥规模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县级仓配中心建设。到2027年底,各县区在交通干线周边或毗邻电商产业集聚区等位置,至少建成1个快递专业园区或具备快递服务功能的物流电商园区,县级快递物流配送分拨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促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促进集约建设。加强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与国家物流枢纽等一体统筹布局建设,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综合利用客运场站内的闲置资源,拓展增加邮件快件处理等功能设施。推动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与各级经开区等融合共建,打造邮政业枢纽经济区。对于建设区域性分拨中心并覆盖一定范围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个市场主体只能领取一次奖励。(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重点领域嵌入式协同发展
5.全力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全市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寄递企业做强制造业集群供应链服务。巩固深化邮政业在医药生物、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服务成效,鼓励寄递企业在电商销售和产品制造集聚区,建设集约化仓储分拨处理设施,提供高效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深入推进邮政业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融合,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项目。(市邮政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快推进商贸集聚区建设。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等,持续创新电商快递服务模式,积极招引商贸流通、电商直播企业布局商品前置仓,同时支持建设公共云仓,吸引周边省市的电商订单直接从大同发货,通过一进一出,促进全市线上线下消费扩量提质,不断扩大寄递服务辐射能级。对于区域性分拨中心开通经大同集散至省外城市的公路直达专线,给予ETC通行费用30%的补贴,每个市场主体每年最高50万元。在电商产业园规划快递仓配用地,快递企业入驻园区享有与电商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促投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更好服务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与“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一体协同推进,并享受相关领域政策支持。积极把握阳高吉杏、云州黄花、浑源黄芪、牛羊肉等鲜活农产品发展趋势,大力挖掘推广文创、非遗等特色产品,在主要产地配套建设初加工、包装、冷藏等寄递设施设备,推动特色农产品通过寄递渠道规模化上行。鼓励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与本地冷链物流、果蔬集配等一体布局建设,不断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水平。(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促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进交旅融合新消费新业态发展。立足大同市文旅资源优势,以为来同旅客提供便捷旅游服务为目标,依托寄递企业和富余的客运运力,围绕旅游产生的“快递包裹”“小件快运”等需求,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如智能存包快递柜、低空配送等,鼓励创新型消费主体的发展,推动大同市新消费联动新业态,进而培育新主体带动新经济。(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促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区域性分拨中心科技赋能建设
9.加大现代科技应用力度。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深度应用,提升区域性分拨中心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打造邮政业信息中枢,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应用无人车、码垛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安检机等技术装备,打造前沿型、综合型、科技型的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中,同步推广新能源技术、节能低碳技术、绿色新材料等,铺设屋顶光伏设施、户外充电桩,运用节能低碳运输方式和设备。到2027年底,推动建设1处以上绿色快递物流产业园,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5%以上。(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公共信息对接协同。加强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增强市场预测、风险预警等功能。健全数据对接制度,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动商务、数据、邮政管理等相关政府部门和邮政、快递、电商等各类企业主体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为企服务和监管水平。(市邮政管理局、市数据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支撑保障力度
12.支持邮政业做大做强。给予企业政策资金支持,吸引快递品牌布局区域总部、分拨中心。加快推动邮政公司建设晋北区域集党报党刊等特殊服务、信件包裹等普遍服务、网红直播、电商仓储为一体的物流综合枢纽。(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促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提升公共服务支撑能力。推动在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上开设物流寄递专题版块,为寄递企业提供金融保险、招工招聘、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鼓励投资型平台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为寄递企业提供餐饮、司机之家、车辆维修、办公等配套设施服务。(市行政审批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促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完善支持利好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城市垃圾处理、投递车辆通行、无人车上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推进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指导寄递企业享受减税降费政策。(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交通局和市邮政管理局负责统筹推进,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履行县级邮政管理职责,形成政策协同和工作合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在土地供应保障、金融政策支持、人才就业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细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化政策联动,全力保障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落地。
(三)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各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宣传典型经验。
本行动方案具体适用问题由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