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2年第6期
P. 42

6/2022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全市项目建设“冬季行动”统一部署,制定在建                              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能源


            项目推进计划,确保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加快                              局、各县区、市经开区)

            进度,并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对在建项目推                                   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进计划完成较好的县区,在安排 2023年地方政府                                16.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开展全市助


            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前期工作专项资金                              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围绕房租、用


            及土地、环评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责任                              能、用工、财税、金融等各类要素,持续落实我

            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                              市已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工业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                              72 条、服务业 63 条、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服务业


            各县区、市经开区)                                          加快恢复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确保各项政


                 14.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围绕国家、省出                         策应享尽享、精准直达。(责任单位:市服务业


            台的投资方向和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                               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市经开


            向,在市前期谋划准备基础上,优结构、扩规                               区)

            模,做实全市 2023年年度建设项目、政府专项债                                17.着力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不再对跨地区流


            券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重点工程项目、                              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


            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项目等“五张项目清单”,加                              展落地检,切实保障群众必要出行需求,确保员


            快前期手续办理,提升项目成熟度,夯实明年固                              工顺利返岗,保障人员有序流动。倡导员工在务

            定资产投资支撑基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                              工地过年,鼓励企业用心、用情、用岗、用薪留


            委、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各县区、市经开区)                               人稳岗,促进连续生产。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服务


                 15.调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向社会资本常态                         活动,加大招聘信息推介力度,为企业用工和劳


            化推介优质项目,引导民营企业在 17个领域参与                            动者求职提供在线支持,做好就地过年群体生活


            特许经营,打造一批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基础设                              服务和人文关怀,提高员工春节期间在岗工作积

            施示范项目。坚持“房住不炒”,稳定房地产民                              极性,鼓励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


            间投资。(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                               产提供用工和人才保障。(责任单位:市卫健



                                                                                                         · 41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