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5第1期-内文
P. 12
2025025··11
2025025··11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2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2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中心直连网络建设,促进算力资源互联和数据 产教融合+专业职业学院”的产教有机互动人才
资源便捷流通。鼓励运营商优化云、边、端互 队伍建设,3 年内相关从业人员达到 3.5 万人。
联网络,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双千兆网络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数据局)
深度覆盖,推进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面向重 4.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引育标注企业新增
点企业开展万兆接入试点,推动实现算力入园、 不少于 27 家。组建大同市数字经济研究院,与
入企,加快各类数据资源互联成网。(责任单 智库、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展开合作,研究
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 数 据 标 注 技 术 、 标 准 、 生 态 等 方 面 的 发 展 趋
(二) 实施“数标扩容”行动,做强标注产业 势。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头部企业建设在同自有
1.构建高质量数据集。重点支持文旅、能 的 数 据 标 注 工 厂 。 围 绕 我 市 人 工 智 能 业 务 场
源、教育、医疗、医保、交通、城管、应急、 景,汇聚区域企业场景数据集、第三方数据集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农业、气象、政务等 11 个行业,建设包含文 和自建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数据集,建设人工
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行业高质量 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及科研院所提供
数据集,每个行业建设不少于 2 个行业数据集 数据标注、交换共享、流通交易等数据资源一
和 2 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围绕数据收 体化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验证、数据存 市数据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
管、数据更新、数据维护等各个环节,实现各 (三) 实施“数通全域”行动,推动数据要
类公共数据的高质量归集汇聚。创新标注行业 素价值释放
技术,改变传统数据分割管理的模式,从根源 1.强化数据汇聚治理。持续推进智慧城市
上打破“信息孤岛”,解决“数据烟囱”问题。 建设,全方位部署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网设
(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能源局、市教育局、 备等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公安、交警、自然
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局、 资源、文旅、城管等方面摄像头、固定与移动
市应急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审批局、市气象 传感器的对接,动态汇聚传感数据资源。基于
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 城市数字底座建设成果,统筹全市政务数据、
2.与国家人工智能重大生产力协同布局。 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汇聚,形成覆盖基
以山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 础信息、行业主题、应用专题等功能完善、高
平台等为牵引,整合山西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 效可靠的公共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按需归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资源,以与京津冀枢 集、应归尽归”。推动全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
纽张家口算力集群“结对子”的方式,协调算 及各县区公共数据目录编制工作。结合国家、
力资源,推动形成全省数据标注产业链同国家 省级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相关规定,探索建立
人工智能重大生产力协同发展的格局,建成创 市级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标准。(责任单位:市直
新活跃、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 各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
产业。(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发改委、市工 2.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水平。健全完善公共
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 数据管理机制,持续优化跨部门公共数据共享
3.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建 立 以 企 业 为 主 申请和审批流程,探索基于智能合约、依场景
导、高校为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 授权的高效共享新模式。制定城市数据共享目录
心 任 务 的 数 据 产 业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协 调 创 新 机 及标准,明确数据共享范围、方式和期限。建立
制。深入推动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校建设,围 面向基层的数据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市、县间数
绕标注、人工智能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龙头+ 据多向流动、按需按属地回流。(责任单位:市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