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2022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01-09 12:16
标题: 大同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时效:

大同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1-09 12:16 来源:
| | | |

民建大同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贵委的这一提案提得很好,切中问题要害,贵委立足国家实施全民健身发展战略,依据《“健康中国2023”规划纲要》,根据我省体育锻炼现状,在群众参与项目、方式、场地设施、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对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和微笑大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关于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结合大同市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需给您说明的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为更好的保障和便利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发展战略,我市体育部门充分履行职责,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标准等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在场地设施建设、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与其他领域融合、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形成。但正如贵委所反映的,在当前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健身人群与日俱增趋势下,我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供给能力和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日显不足,成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发展任务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县(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均衡,群众健身在场地设施和参与项目上缺乏科学健身指导等,大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三、关于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我们将作进一步研究,认真采纳,现就贵委提出的相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落实:

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局积极与规划、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协同,立足我市现实情况,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落实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实施计划和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体育”的思想,坚持“大体育”“大健康”的发展思维,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深入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惠民行动,切实解决当前全民健身工作存在问题。

1、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体育惠民行动。创新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模式,构建体育总会、单项协会、人群体育组织、健身团队等“3+”全民健身架构,努力形成富有活力、就近方便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持续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注重吸收培养年轻化、健身技能强、服务群众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支部组织健全、活动坚持经常的体育社会组织,截止目前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8206名,人数占比已达2.6‰。充分利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做为全民健身宣传者、指导者、引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各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健身站点建设,进一步拓展开展全民健身“六进”惠民行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社区(农村)、进家庭,指导开展社区运动会和公益培训,面对面、手把手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授健身技能和科学健身指导,为基层体育社会俱乐部和运动协会提供体育健身指导、体质检测、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全民健身工作宣传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

2、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健身去哪”的难题,摸清全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多措并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针对老旧小区、棚户区、安置区多,居住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化、群众健身需求大、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多方投资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适于群众健身休闲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增加健身场地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化发展,继续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和县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利用城镇老旧小区闲置用地、存量设施资源,建设改造健身场地设施,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健身、乐于健身;根据各县区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乡镇、街道、农村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着力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推进体育场馆、体育公园等智慧化体育建设,促进场馆资源、活动举办主体与参与者之间信息共享,提高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

3、做好体育+大文章,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找准切入点,持续深化全民健身活动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医疗、康养、互联网等领域的广泛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体育综合体和体育休闲示范园区。“体育+旅游”,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幸福大同”为主题,积极打造具有“大同元素”“大同符号”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以品牌赛事引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持续举办了大同国际马拉松赛、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公开赛、中国·大同冰雪节等全省乃至全国性品牌赛事活动,突出宣传效应,通过举办承办重大赛事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发展,拉动餐饮、会展、文化创意相关产业消费;“体育+教育”,以举办“阳光体育大会”为平台,通过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等,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体育+卫生”,以运动促进健康,坚持健康关口前移,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的协同发展。

4、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全民健身事业,支持社会资金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扶持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委托第三方运营,并保障其合法权益,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拓宽全民健身事业投资渠道,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市体育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引导,积极推动群众性体育赛事承办方式变革,为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体育赛事组织承办提供便利。通过体育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家参与体育活动也为大同体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了的物质基础。

5、全方位拓展体育功能,推进体育生活化。根据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结合不同群体心理发展特点,将体育欣赏、体育社交、休闲娱乐、体验未知、挑战极限等与体育相关的行为纳入积极生活范畴,按职业类型制定健身指导方案,推广贴近群众、方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促进更多人口践行“积极生活”理念;充分发挥工会和行业体协作用,满足不同行业、群体差异化健身需求;大力宣传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实施战略,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热情,扩大全民健身参与人群,提高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

6、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体育赛事体系,探索建立篮球、乒乓球、健身气功等传统优势项目的群众性业余联赛活动机制;针对不同群体,组织开展传统、新兴、地方特色的社区、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支持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举办广场舞、健步走、棋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调动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热情。

7、持续强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大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发挥学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体育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培养、输送高水平青少年体育人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县区人口数量分布、自然环境特点等因素,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摸清当前全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举措,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协调相关部门科学规划,进一步建设覆盖全市街道社区、贴近群众、面向公众开放的多功能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切实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健身环境,带动和激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法制化、生活化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我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做出体育贡献。

以上答复贵委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贵委对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大同市体育局

2022年9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