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省政府要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5-03 08:41
标题: 【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长治篇】以一域发展为山西全局添彩
文号:
时效:

【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长治篇】以一域发展为山西全局添彩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1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 | | |

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长治经济发展活力无限。现代化综采工作面上,智能一键割煤效率提升15%;国内首台电网侧独立调频飞轮储能电站成功并网,澎湃着“绿电”新动能;京长合作的号角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踏新程……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长治扛牢转型综改、能源革命等重大使命任务,积极用好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以一域之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力量。

稳中求进 夯实经济根基

在关于煤化工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的叙述中,我们熟悉了煤变油的长治故事,对焦炉煤气—粗苯—己内酰胺—尼龙新材料的产业链“司空见惯”。而煤为主角,它们的故事仍在延续。以煤焦油为原料、焦炉煤气为燃料,高温裂解形成的炭黑及尾气经收集、分离、造粒、干燥,广泛用于轮胎、橡胶制品、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这个高分子纳米材料领域的关键角色,在长治正以20万吨的年产规模成为市场黑马。

煤炭工业过去为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仍然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长治经济发展最坚实的根基,也是最突出的优势。坚决扛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责任,持续做深做透煤炭这篇大文章,长治全力支持煤焦冶电企业深耕主业、衍生链条,积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推进设备更新、标准升级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新的高度上挺起经济“脊梁”。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长治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上加力提效。瞄准高端前沿,加大科技投入,煤炭行业已经建成22座绿色开采煤矿、17座智能化矿井和21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了“一键启动、鼠标割煤”,煤炭、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分别达到93%、94%以上。

以煤化工产业高端精细化工为方向,长治加快因地制宜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特色化发展。延伸煤焦化、煤电化、煤气化产业链,扩大化工产品总量,推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回收加工利用,实施了包括碳基工业循环经济一体化、1万吨PVDF技改、2×15万吨水溶肥等项目,促进煤炭原料化、高质化利用。围绕煤制高端化学品、煤制高端碳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从煤炭产销储蓄运一体化,到“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的统筹推动,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长治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不断夯实“稳”的底盘,积蓄“进”的后劲。

向“新”跃升 释放澎湃动能

在高新区,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在经开区,高科华烨MLED新兴显示面板生产项目继续扩建,成功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改造项目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成;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数字化绿色工厂、高端制造领域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放眼上党大地,处处可见经济向新跃升、提质升级的矫健“身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长治开年第一会——市委经济工作会上,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部署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谋新策、出实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新动能新优势渐次壮大,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长治向着科技高峰全力攀登。用“链式改造”激活产业新动能,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新材料,重点推进低碳氢冶炼及中试基地、特种钢新材料优特品种钢技改等项目,发展机器人专用钢、高温合金钢;统筹推动中成药、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资源综合利用、食品、数字经济、信创、氢能、低空经济等竞相发展,着力打造1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了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

科技浪潮滚滚而来,紧盯前沿技术,长治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支持科技重点项目的7条措施,单个科技项目最高补助达1000万元,实施了3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以“人才+项目”为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柔性引进1200多名博士专家人才,28名院士来长治交流合作,建成51个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9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眼下,该市正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列出“揭榜挂帅”项目近百个,集中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进行了专场对接。

向“融”发力 促进协调发展

拆除绿化分隔带,撤销路口驻足岛,迁移原有公交站点……3月16日,备受长治人关注的威远门路公交车站改移及交通优化工程,提前5天全部完工。全长5公里涉及16个公交站台的工程,解决了长治市区多年的“肠梗阻”。交通“小手术”,畅通“微循环”。

4月3日,长治市召开城市更新专题会议,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编制完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使长治更富有特色。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用现代化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我们看到,滨湖生态新区加快建设,城市路网持续优化,“三河一渠”活力迸发,15分钟便民生活圈再度升级。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长治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今年以来,长治各地驭势而动、向“融”发力,持续释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活力,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高速公路联通,干线路网提质,旅游交通“快进慢游”,一城、四区、八县联动发展的长治再加速、再扩圈……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

构建起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长治各县区立足各自功能地位,完善产业有序转移机制、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新型帮扶协作机制等,培育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各地各部门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到具体工作,一件一件,久久为功,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速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

向“融”发力,既向下,也向外。长治高新区RCEP国际合作产业园区、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多层次承接国际先进要素,引进落地一批外商投资项目。持续深化京长对口合作,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拓展教育、医疗、科技、产业、文旅等领域合作,探索跨区域项目联合策划、成果共享机制。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长治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良好市场环境。

今年,长治两会提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长治,正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坚定扛牢责任担当,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