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高质量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一、总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批示指示和对山西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的基础上,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强化多方要素保障,从2025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大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完善慢行、景观、服务、信息配套系统,做实做细“交通+”“旅游+”文章,逐步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体系,绘就全域旅游新篇章。
二、主要目标
2025年,重点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增设驿站9个、观景台10个、旅游厕所18个,规划加油站零售网点4个;建设5G基站79个。旅游公路标志标识和旅游指引标志进一步完善。持续提升沿线路域环境,旅游公路及服务设施列养率达100%,优良路率达95%以上。
2026年,重点打造优质便捷的文旅公共服务。旅游公路沿线驿站、营地、观景台、充电桩、通信网络信号等满足出行需求。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明显扩大,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7年,重点提升路产融合的综合发展效益。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5家,评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公路带动沿线产业发展潜能充分凸显。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旅游公路建设管护提质行动
1.加快旅游公路提质改造和竣(交)工验收。
2.提升旅游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完善交安防护设施;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沿线安全生产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对。
3.加强旅游公路日常管养工作。进一步健全“路长制”长效运行机制。加强联合执法,落实专用性管理;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全覆盖;加大日常管养投入力度,创新养护生产模式;旅游服务设施纳入日常管养范围。
(二)实施旅游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行动
4.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布设驿站、营地、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充电桩、5G基站和加油站等设施;全面提升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服务水平;构建全域标志信息指引体系。
5.拓展交通枢纽节点旅游功能。推动新改建旅游集散中心等功能区域,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打造一批高速公路特色主题服务区;拓展驿站、营地等服务功能,每年选树10个驿站典型。
(三)实施旅游公路沿线路域环境优化行动
6.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景区、河道、农田等开展环境整治;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
7.绿化美化公路沿线景观。设置路侧植物景观、景观小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维护好原有景观,持续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四)实施旅游服务水平拓展提升行动
8.提档升级旅游产品业态。打造一批旅游名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北岳恒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认定非遗工坊5个;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9.完善产业要素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美食街区、风味特色街区;支持精品民宿、露营地等住宿新业态;推动特色品牌全链条发展,构建品牌矩阵。
10.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推出一批特色主题线路,实现“一路一特色”、“一路一主题”。
11.提升智慧旅游出行体验。推广“数字化赋能云冈石窟艺术行走世界”成功经验;打造数字演艺、数字展览与沉浸式场景;推进旅游公路导航覆盖和服务功能点位、网红打卡榜单标注。
(五)实施旅游公路沿线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12.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特色农业产业、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建设精品示范村25个、提档升级村200个。
13.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深化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合作运行线路规划建设,推动“产业+电商”融合发展。
14.提质升级消费业态。绘制大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美食地图,建设一批综合服务中心。
15.建立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联合审批、联合会商、联合执法机制;推动监管部门信息共享。
(六)实施旅游服务协同监管和人才支撑强化行动
16.加强旅游服务指导监管。加强经营主体服务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7.加大人才培育储备力度。培养旅游服务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能力素质。
(七)持续开展旅游公路宣传推介等活动
18.持续做好旅游公路宣传推介活动。讲好旅游公路沿线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故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遵循“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为主体”的建设管理体制和“政府主导、交旅农协调、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制定专项方案,成立专班,推进解决堵点难点,确保任务完成。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简化立项、用地、用电审批程序,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自然资源部门推动旅游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用地需求;市、县两级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完善配套电力设施,简化箱变报装及用电审批流程。
(三)做好信息上报。各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强化日常督导服务。市专班适时听取县区专班汇报,掌握建设底数与进度。
解读单位:大同市交通运输局
联系电话:0352-239046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