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征求意见稿解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02-17 16:08
标题: 征求意见稿解读:大同市林业草原“十四五”保护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文号:
时效:

征求意见稿解读:大同市林业草原“十四五”保护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3-02-17 16:08 来源:大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 | |

一、“十三五”成就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865.5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34.54万亩,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48.43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森林覆盖率达到20.61%,森林蓄积量达到532.26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2.78 %

    “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表

 

主要指标

目标值

现状值

完成

情况

属性

森林覆盖率(%

20.61

21.62

完成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532.26

完成

约束性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52.78

完成

预期性

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万亩)

——

351.24

完成

预期性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万亩)

——

228.95

完成

预期性

        省级生态公益林(万亩)

——

122.29

完成

预期性

湿地保护率(%

——

40.92

完成

预期性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

18.93

完成

预期性

治理沙化土地(万亩)

108.45

148.43

突出

预期性

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

3.5/

3.5/9.5

完成

预期性

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

3/0.5

2/0.5

完成

预期性

注:数据来源于截至2020年底林保数据。

“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完成情况表

 

年度

成灾率

(‰)

无公害防治率

%

测报准确率

%

种苗产地检疫率

%

控制

指标

完成

指标

实现

指标

完成

指标

2016

1.2

4

86.67

83

95.47

85

100

98

2017

0.46

3.8

83.68

83

90.4

87

99.3

98

2018

0.018

3.7

97.36

84

89.6

88

100

99

2019

0.12

3.6

93.3

84

89.0

89

99.6

99

2020

0

3.5

100

85

96.3

90

100

100

“十三五”大同市林业总产值完成情况表

 

年 度

林业总产值

  (万元)

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

  (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2016

153975

101714

29574

22687

2017

164425

108576

33390

22459

2018

172673

111456

37482

23735

2019

185130

126718

34468

23944

2020

172030

119859

31676

20495

合 计

848233

568323

166590

113320

二、十四五保护发展目标

持续保护和发展全市林地、草地、湿地等资源,努力提高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2025年,力争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17.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4%,森林蓄积量达到563.19万立方米。草原面积保持稳定在600万亩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1%。湿地保护率达到40.92%

加大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2025年,力争自然保护地保护面积稳定在314.41万亩。

加快发展林草产业,推动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生态旅游、林药加工等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多头并进的林草产业发展格局。2025年,力争林草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强林业草业持续发展后劲。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现状值

目标值

2025

展望

2035

属性

1

森林覆盖率(%

20.61

24.54

26

约束性

2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532.26

563.19

——

约束性

3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52.78

61

70

预期性

4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18.93

13.01

保持

预期性

5

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万亩)

148.43

170

226

预期性

6

湿地保护率(%

40.92

40.92

保持

预期性

7

森林/草原火灾年均受灾率(‰)

3/0.5

2/0.5

保持

预期性

8

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

3.5/——

3.4/9.5

2.5/8.5

预期性

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

77/66

80/80

保持

预期性

10

林草产业总产值(亿元)

17

30

33

预期性

17

省级以上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个)

2

1

3

预期性

注: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以山西省2020年主要指标监测数据为准。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后,可能发生变化,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十四五”总体布局

与全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依据全市“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三线”是根据“三区”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划定情况,立足大同市自然地理特点,紧扣全市林草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林草资源培育、保护、利用为切入点,以“一带两屏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为骨架,坚持分区施策,构建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融合发展的“四区一带”生态建设发展空间布局。

“十四五”大同市林草生态建设发展“四区一带”空间布局图

林草生态建设发展四区一带布局

分区

规划内容

沙区生态屏障

建设区

范围:左云县、新荣区和云冈区。

功能定位: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综合治理示范区。

建设重点:保护修复林草植被,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治理沙化土地。

绿色长城生态

文化建设区

范围:左云县、新荣区、云冈区、阳高县和天镇县。

功能定位:大同北部沿古长城生态功能区和塞北生态文化旅游区。

建设重点:实施长城沿线荒山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营建绿色文化长廊,增强沿古长城森林景观彩色化效果。

特色经济林果

产业示范区

范围:云州区、广灵县、阳高县、天镇县和浑源县北部。

功能定位: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种植基地示范区。

建设重点:新建特色经济林、经济林提质增效、经济林示范园、经济林公园、经济林基地。

森林康养生态

保护建设区

范围:云州区、阳高县、浑源县、灵丘县和广灵县。

功能定位:森林康养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建设重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康养基础设施。

生态湿地森林

景观带

范围:阳高县、云州区、云冈区、新荣区和左云县部分区域。

功能定位:融生态、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和湿地景观带。

建设重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植物园等。

 

 

 

四、发展任务

1.筑牢拱卫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一是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二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三是科学开展防沙治沙。

十四五”国土绿化指标表

 

序号

实施内容

单位

 

1

人工造林

万亩

82

2

飞播造林

万亩

38

3

退化林修复

万亩

20

4

封山育林

万亩

50

5

补植补造

万亩

15

6

未成林管护

万亩次

150

7

通道绿化

%

90

8

森林乡村

50

9

义务植树

万株/

600

 

   

                          “十四五”国土绿化任务量

国土绿化彩化财化工程建设重点

国土绿化工程:以晋北高原风沙源、永定河流域、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太行山北段生态建设等为重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营造林120万亩。

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开展乡镇周边、乡村道路沿线及村庄的绿化美化,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新增绿化达标村庄200个,森林乡村50个。

义务植树:年均完成义务植树600万株。探索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

古树名木保护: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对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进行保护修复,开展建档、挂牌、养护、抢救、复壮及保护设施建设。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重点

森林抚育:加强中幼林森林抚育,调整森林结构,模拟自然加速林木发育,提高林木生长量,培育优质高产大径级林和异龄复层混交林。规划期实施森林抚育50万亩。

退化林修复(含低效林改造):以生态区位重要、林相残败、林木生长衰竭和林地生产力出现严重下降的林分为优先对象,采取合理方式,调整树种结构、龄组结构和径级结构,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恢复和提高林地生产力,修复和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林业效益。规划期实施退化林修复25万亩。

未成林造林地管护:采取综合管护措施,以人工巡护为主,辅以必要的设施管护措施等,确保未成林如期转化成林,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成林率。实行“三线”责任落实机制,确保领导责任、管护责任、禁牧责任层层落实、精准到人。完成管护任务150万亩次。

 

2.大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一是落实基本草原保护;二是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三是加强草原草地管理;四是严格草原执法监督;五是加强草原保护宣传。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重点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人工种草、自然恢复等方式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保持草原面积不减少。对重点连片草地开展大规模保护修复,持续优化草原生态建设,提升草地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和层次。全市重点区域草地有计划地实施修复治理5万亩。

 

3.持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全面保护湿地;二是加强湿地生态修复 三是强化湿地监督管理。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重点

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全面保护自然湿地,减轻人为干扰,防止湿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范围内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建设湿地监测站点,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4.全面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是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落地;二是实施分类整合优化 三是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是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能力;五是探索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六是加强评估考核及执法监督。

 

 

 

 

大同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汇总表

 

 

自然保护地类型

名称

级别

数量

(个)

总面积

(万亩)

 

自然保护区

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4

138.22

山西壶流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山西六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山西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小计

4

138.22

自然

公园

 

森林公园

恒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

6

57.02

云冈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

桦林背省级森林公园

省级

山西大泉山省级森林公园

省级

长城山省级森林公园

省级

山西省平型关森林公园

省级

湿地公园

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级

4

5.82

山西神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国家级

左云县十里河省级湿地公园

省级

大同市文瀛湖省级湿地公园

省级

地质公园

山西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

1

8.73

沙漠公园

山西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

国家级

2

22.44

山西天镇米薪关国家沙漠公园

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

恒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

3

42.39

摩天岭风景名胜区

省级

六棱山风景名胜区

省级

小计

16

136.40

       合计

20

274.62

 

       

                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5.巩固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职责,持续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快恢复物种栖息地,构建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加强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重点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专项资源调查或补充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调整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修订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保护。科学开展珍稀濒危特有野生植物、乡土树种、观赏苗木和草种质资源收集,加强种质资源圃或种源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增强民众保护意识。

 

6.壮大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三是加快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四是持续推进草原资源多功能利用;五是强势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六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林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建设重点

特色经济林产业:新增沙棘特色经济林5万亩,特色林果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

林下经济产业:每年新增面积1万亩,总面积突破24万亩。

花卉产业:开展野生花卉品种调查驯化、观赏草品种引进繁育、彩叶树种选优培育和花卉技术培训等工作。规划新建和升级改造良种基地2个以上,提高对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和珍贵乡土树种的应用。培育面积保持在6000亩以上,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草原资源多功能利用:驯化更多的本土优良草种,提高草种产量及出芽率,引领草种繁育基地有34个草品种成为山西北部优质草种。做好观赏草的选育培育。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康养项目,依托阳高县大泉山、云州区火山群、新荣区红石崖,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养老养生产业,打造地方特色化、品牌差异化的森林康养品牌。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完善恒山森林康养基地、六棱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生态旅游建设:构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为主要节点,以森林特色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及“观赏园”“采摘园”等经济林果休闲观光区为重要载体的生态旅游体系,打造“古、绿、红”旅游。

 

7.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十四五”期间,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程,推动大同城乡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建设重点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编制大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构建完善的森林城市生态体系、稳定的森林城市服务体系、发达的森林城市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城市文化体系和健全的森林城市支撑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宣传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创森”的良好氛围。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区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县。

 

8.充分发挥林场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加快国有林场标准化建设,建设“绿色、科技、文化、智慧”的现代国有林场;二是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9.健全完善林业草原支撑建设一是强化林草科技支撑;二是夯实林草种苗基础; 三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林草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重点

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利用: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查清全市林草种质资源分布与数量,建设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林木、草种质资源库建设管理,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

林草种苗基地建设:保障性苗圃5个以上,新建和升级改造良种基地2个以上。

林草基础应用研究:开展林草保护、监测、治理、防治、产业等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的探索应用,推动科技成果集成和转移转化。建设12个林木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启动碳汇研究和生态效益监测等23个科技支撑项目。

林草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林草技术推广队伍,加强科技推广人员技术培训,加大林草新技术推广力度。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高一线管护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林区生产道路、防火、营林、管护、巡护一体化综合林区道路建设,推进国有林场场部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管护站,配套水、电、暖、通讯、监测等设施。积极推进标准化林场建设,全面提升林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基层站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标准化林业站建设,补充配置必要设施设备,规范图表、版面、档案管理、站务公开等内部制度建设。

 

    五、林草治理体系和保障机制

    1.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

人力资源组织结构(1)

林长职责

市总林长:负责组织领导全市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对全市各级林长制工作实施总督导。

市副总林长:负责协助总林长工作。

市级林长:负责组织领导责任区内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牵头组织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市林长制办公室:负责全市林长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县(区)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负责本区域的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2.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一是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二是构建“一带两屏多廊道”林草生态保护发展空间布局。

    目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101.43km2,占市域面积的22%,主要分布在大同北部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域、大同南部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域、桑干河等具有生态功能的河流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保障区,涵盖全部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等。“十四五”期间,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以协调线性空间矛盾、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出发点,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一带两屏多廊道”林草生态保护发展空间布局

分区

规划内容

一带

范围:大同市云州区、阳高县。

功能定位: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

建设重点:重点提升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由桑干河生态保育区构成。

两屏

范围:北部涉及左云县、新荣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南部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

功能定位:构建北部防沙带治理区生态屏障,以及南部恒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屏障。

建设重点:市域北部重点提升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市域南部重点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

多廊道

范围:沿十里河、御河、淤泥河、南洋河-白登河、浑河、壶流河、唐河等形成多条生态廊道。

功能定位:强化生态保育区之间的联系,构建内外贯通的生态网络结构、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建设重点:系统推进各条廊道生态修复。

          一带两屏多廊道林草生态保护发展空间布局图(1)

            大同市林草生态保护发展“一带两屏多廊道”空间布局图

 

    3.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十四五”期间,继续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任务,依托林长制,分级、分区负责,继续加强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健全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继续加大管护力度,规范资金使用,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严格林草资源监测监督。一是构建林草资源监测体系;二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5.强化林草防灾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林业草原防火建设;二是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林草防灾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重点

森林草原防火项目: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指挥系统、专业消防队伍专业化及标准化、航空护林能力、林火阻隔系统、林草火灾风险普查、森林防火宣教建设。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防治独立项目建设。

 

 林业草原防火建设表

建设目标

内容

加强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指挥系统建设

卫星林火监测:综合应用NOAA系列、NPP系列等卫星资源;无人机巡护监测:全市每年不少于300小时的巡护时长,总时长达到1500小时以上;视频监控系统:新建或改造瞭望塔(台)10座、监控塔(台)20座、配备视频监控设备16套。配备市级通信指挥车1辆,配备火场应急通信系统1套。新建或改造市级指挥中心1处。

加强专业消防队伍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建设营房场库1处,配备野外生存及防护装备100套,购置森林草原消防专用车辆5辆;建设专业以水灭火设施10处,配备风力(水)灭火机、油锯、灭火水枪、水泵等各类机具设备100套(台),不断提升防火队伍装备水平。组织防灭火技能培训5次,模拟实战应急演练5次。

加快航空护林能力建设

规划期末实现森林航空护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加快林火阻隔系统建设

建设工程阻隔带50公里,建设生物阻隔带2000亩,建设或改造防火应急道路50公里,维护各类阻隔带、应急道路200公里。建设或改造防火应急道路540公里,路面结构采用双层或三层形式,并在适当地段设置错车道、回车道(坪)。定期清除地表可燃物,每年清理12次(秋季落叶后、春季冰雪解冻后)。维护各类阻隔带、应急道路300公里。

完成林草火灾风险普查

通过对全市10个县(区)、4个市直林场的森林可燃物标准地81块、草原可燃物样地57块、森林可燃物大样地8块调查,摸清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市域内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市各地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水平。

加强森林防火宣教等建设

全市10个县(区)及4个国有林场拟新建和维修各类宣传牌碑200块;在主要村口、路口、山口安装防火语音警示器200个;在进山入林卡口设置“防火码”500个。通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进一步提升防火宣传的覆盖面。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十四五”规划建设表

类型

项目

名称

规模

(级别)

区域

布局

资金概算

建筑工程

(万元)

仪器设备

(万元)

交通工具

(万元)

药剂药械

(万元)

监测

预警

项目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

各县及林场

十个县区

四个市直林场

共15单位

 ——  

25/每年·单位      监测费用及诱捕器

5/单位

——

监测网络平台及监测调查器材

地(市)级

大同市林业资源防治检疫监测中心

——

30/每年          诱捕器、监测费用及培训)

——

——

检疫

御灾

项目

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及标本室

地(市)级

大同市林业资源防治检疫监测中心

40

(建筑200m2

20/每年

检疫、鉴定、标本采集及培训)

15

——

防治

减灾

项目

应急防治设施

地(市)级

大同市林业资源防治检疫监测中心

——

——

15

50/每年

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各县及林场

十个县区

四个市直林场

共15单位

——

——

——

20/

每年·单位

防治

独立

项目

天敌繁育中心

小型

阳高县林业局森防站

60

(建筑300m2

20/每年(繁育费

用及培训)

15

——

 

    6.持续深化林业草原改革。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探索草原确权登记及经营管理;三是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7.不断强化林草基础保障工作。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智慧林草纵深发展;三是大力营造营商环境;四是多措并举强化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