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5第3期-内文
P. 11
2025025··33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2 ·市政府文件·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2
2025025··33
进算法模型”为核心,实现绿色算力产业上下 市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游集聚发展。支持大同经开区、新荣区、天镇 3.数智化治理能力建设
县创新多元耦合的能源供给模式,按照国际贸 深入推进大同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和能源
易 碳 足 迹 相 关 标 准 , 打 造 外 贸 出 口 型 零 碳 园 互联网试点市建设,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
区。推动各县区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建设零碳园 型发展。促进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和信息化
区、低碳园区。加快新能源与先进算力人工智 的深度融合,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市
能一体化发展。〔市能源局、市数据局、市发改 政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市数据局、市发改
委、市生态环境局、国网大同供电公司、相关 委、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
县 (区) 人民政府、大同经开区管委会等按职 局 、 市 生 态 环 境 局 、 市 农 业 农 村 局 、 市 交 通
责分工负责〕 局、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县 (区) 有序达峰 三、政策保障
鼓励各县 (区)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 (一) 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布局、发展阶段、排放总量、节能降碳潜力, 积极争取国家、省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
有序实现碳达峰。〔各县 (区) 人民政府负责〕 生态保护和修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
ն൧ದᆟک܄Б
(十二) 碳达峰能力支撑行动 型升级等领域资金,加大项目筹划和衔接汇报
1.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安排倾斜和资金支持。
支持企业在煤炭绿色低碳开采、煤炭清洁 统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碳达峰试点示
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数字化、二氧化 范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绿色收费
碳捕集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价 格 机 制 , 落 实 国 家 、 省 差 别 电 价 、 阶 梯 电
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 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机制,完善污水
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 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充分发挥税
技术协同攻关,开展绿色低碳技术交易,积极 收杠杆调节作用,严格落实支持环境保护、节
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励。推动大同大学 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
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大同 车、合同能源管理等税收政策。(市发改委、市
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所煤灵活燃烧与热转 财政局、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燃 (二) 构建多元金融支持体系
烧与气化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 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入库企业和项目的融
争取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 资对接,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专营机构,创
新中心、中试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大同。 新 绿 色 信 贷 、 绿 色 债 券 、 绿 色 保 险 、 绿 色 基
强化“京同”合作,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加快 金、碳金融、转型金融等多层次金融产品,加
引育碳达峰人才和团队。(市科技局、市人力资 大 对 节 能 降 碳 、 新 能 源 、 低 碳 交 通 、 低 碳 建
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筑、CCUS 等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
2.统计核算能力建设 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
按照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要求,开展 手段,加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市财政局、市
全市碳排放核算工作。加强市、县 (区) 和重 发改委、市国资委、大同金融监管分局、人行
点企业统计队伍建设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定期 大同市分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统计人员业务培训,逐步提升能源和碳排 (三) 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
放统计核算能力。(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 全 面 参 与 碳 排 放 权 、 电 力 交 易 等 市 场 建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