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2020年第7•8期
P. 39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7·8/2020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建立市级康
10.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布局。统筹合理规划 养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技
设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加强乡镇卫 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审
生机构建设。新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将 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立项目
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纳入建设布局,农村县区可 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项目退出和增补制度。强
结合实际将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 化重大项目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进展监控、
农 村 日 间 照 料 中 心 统 筹 规 划 、 毗 邻 建 设 。 到 结果评价机制,实现对入库项目管理、推进、
2022 年,每个乡镇 (街道) 至少建成一所医养 监管、服务全过程覆盖。加大康养产业领军企
结合机构或医疗养老联合体。有条件的探索医 业培育扶持力度,每年认定一批带动作用强的
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增加 康养骨干企业。(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
设施投入,重点为失能的特困老年人提供医养 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结合服务。(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住建局、 13.搭建康养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围绕省域
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 副中心城市发展产业转型需要,积极创新政策
府负责) 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打造康养产业发展平台,
11.加大保险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期 发挥大同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京津溢出养老服
护 理 保 险 制 度 , 扩 大 失 能 老 年 人 健 康 评 估 与 务需求,按照“医、护、养、学、研”一体化
健 康 服 务 试 点 , 每 个 县 区 至 少 建 设 一 所 失 能 建设目标,支持本地康养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康
老 年 人 健 康 评 估 中 心 。 支 持 商 业 保 险 机 构 针 养行业关键技术、标准、专利等知识产权,培
对 老 年 人 风 险 特 征 和 需 求 的 特 点 , 重 点 发 展 育服务新业态,改善服务体验,更好地带动养
老 年 人 疾 病 、 医 疗 保 险 和 意 外 伤 害 保 险 。 探 老服务消费。打造康养服务智慧平台,依托全
索 引 入 寿 险 赔 付 责 任 与 养 老 护 理 支 付 责 任 转 市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
换 机 制 , 支 持 被 保 险 人 在 生 前 失 能 时 提 前 获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康养服务相结合,
取 保 险 金 赔 付 , 用 于 养 老 护 理 费 用 开 支 。 对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统一管理。授权运营
经 济 困 难 高 龄 、 失 能 老 年 人 和 特 困 供 养 人 员 机构在“互联网+”应用服务及运营中,存储
提 供 长 期 照 护 服 务 。 鼓 励 支 持 发 展 包 括 商 业 开发、开放共享、安全保障相关数据,打造多
性 长 期 护 理 保 险 产 品 在 内 的 多 种 老 年 护 理 保 层 次 智 慧 康 养 服 务 体 系 , 创 造 康 养 服 务 新 业
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市医 态、新模式,全力打造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发
保 局 、 市 民 政 局 、 市 卫 健 委 、 市 财 政 局 , 大 展的智慧康养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市卫健
同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
四、全力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工负责)
12.建设桑干河康养产业集聚区。全面落实 14.打造康养融合发展品牌。支持本地康养
减税降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 企业与央企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战
入康养产业,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体 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扶持
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 本地康养品牌发展。实施康养项目品牌,支持
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 康养社区、生态康养小镇、中医康养小镇、森
式和新业态,鼓励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 林康养基地和康养民宿等特色康养项目错位竞
·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