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24第5期-内文
P. 25
2024024··55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2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4024··55
2
化、绿色化、智能化定位,统筹水资源配置、水 效益相统一。
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功能,紧紧依托国家及 到 2025 年,建成一批水网骨干工程,现代
省级水网,加强各类水工程协同调度和市县层级 水网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市级水网覆盖率达到
3
水网协调衔接。深化重点水利项目论证,实施年 68%,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7.36亿 m 以内,万元
度项目储备并动态调整,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 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20年分
高质量发展。 别下降 11%、10%,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规模
2.高点定位、突出特色。大同市作为山西对 化供水人口比例达到 4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
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是拱卫京津冀生态 利用系数提高到 0.61,新增供水能力 1.1 亿 m ,
3
安全的重要屏障,肩负“一泓清水进北京”的重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现有病险水库安全
要使命,高标准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充分发挥大 隐患全面消除,病险水库动态化除险加固;5 级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同水网谋划超前、自然地理优越、生态功能显著 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 75%。超采区地下水位得
等优势,立足大同实际,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国 到回升,遏制城头会泉、水神堂泉岩溶大泉水量
家市级水网先导区。 衰减趋势,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市水土
3.改革创新、示范带动。创新现代水网建 保持率达到 73.85%;纳入生态流量 (水量) 保障
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 重要名录的河流达到省水利厅确定的生态流量保
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积极 障目标。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水利物联感知体
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 系、全市一体化水利应用平台,“预报、预警、
化,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慧化水平。总结提 预演、预案”能力明显提升,水网智慧化调度水
炼大同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典型经验做法, 平显著提高。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重点突破方向
4.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坚持问题和目标 (一) 突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推进
双导向,先急后缓,优先安排条件成熟、实施 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工程 (一期)、大同市水神
效果显著、解决关键民生问题的重点工程。综 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工程、万家寨引
合考虑项目前期工作、财政投资等情况,先干 黄北干支线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河
后支,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分步实施,突出 道防洪治理、重点河段河势控制,根据需要适时
急用,谋划储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持续发 开展提标建设,加快构建大同现代水网主骨架和
力,久久为功。 大动脉;加强市级与县级水网的互联互通,推进
5.市县联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系统化全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河湖水系连通,加快大中
域现代水网建设推进机制,明确市县 (区)、市 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织密现代水网之
各功能区责任分工,强化绩效考核。发挥市场配 “目”;全面完成孤峰山、十里河水库等中型水
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 库工程除险加固及水神堂泉域保护与修复,提
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水利建 升水资源调控和防洪调度能力,打牢现代水网
设,为加快大同水网现代化进程赋能增色。 之“结”,构建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生态
(三) 建设目标 河 湖 、 数 字 孪 生 “ 四 张 网 ”, 形 成 “ 三 横 四
按照“三横四纵、五库连通”的大同现代水 纵,五库连通”的大同现代水网“一张网”,
网总体布局,高质量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有序 为市域“一带两屏七区、一心两轴多点”国土
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加快完善水网功能体 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
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 供水支撑和水保障。(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