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20年第7•8期
P. 31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7·8/2020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施 , 统 筹 推 进 疫 情 防 控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推 管,清理、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食盐
进 农 贸 市 场 、 食 品 生 产 、 经 营 、 餐 饮 场 所 环 质量安全监管,提升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食
境 卫 生 大 清 洁 行 动 , 从 源 头 上 控 制 疾 病 的 发 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食盐跨区域经营管理,
生 与 传 播 。 减 少 疫 情 防 控 期 间 各 类 集 体 聚 餐 规范食盐市场秩序。(市市场局负责)
活 动 , 加 强 宣 传 指 导 。 全 面 落 实 禁 止 非 法 野 (六) 加强监督抽检和核查处置力度。加大
生 动 物 交 易 规 定 , 依 法 打 击 野 生 动 物 违 规 交 经费保障力度,科学编制抽检监测计划,强化
易行为。(市市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重点区域、企业、品种、项目抽检监测力度,
公 安 局 、 发 改 委 、 卫 健 委 、 规 划 和 自 然 资 源 提高抽检效能,定期汇总工作进展,分析食品
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不合格原因,及时开展整治,确保年底农产品
(二) 规范标签标识管理。以生产日期、保 和食品年抽检量达到 4 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
质期的标注方式为重点,督促严格执行标签标 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7%以上,食品
识国家有关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保健食品标签 安全抽检合格率 98%以上。国家级监督抽检不
标注警示用语规定,规范企业保健食品营销行 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 100%。(市市场局、
为。(市市场局负责) 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各县 (区) 人民政府
(三) 深入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 按职责分工负责)
境净化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水 (七) 深入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
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 动。大力实施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以农村、城
兽药产品,按照国家 5 年内分期分批淘汰现存 乡 结 合 部 为 主 , 全 面 规 范 食 品 生 产 、 经 营 行
的 10 种高毒农药的目标要求,开展高毒高风险 为,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农村假冒伪
农药淘汰工作。推动农用地分类管理,采取多 劣食品、“山寨食品”、过期食品及虚假宣传等
种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技 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
术覆盖率达 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黑作坊”。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加大案件
达 40%以上,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市农 查办力度,落实“处罚到人”、从业禁止、从重
业农村局负责) 处罚的有关规定,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查处各
(四) 深入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和餐 类食品、食用农产品违法犯罪案件。始终保持
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力争年底实现学校食堂 对食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市公安局、农业农
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鼓励普通餐饮单 村局、卫健委、市场局,各县 (区) 人民政府
位广泛采用“互联网+明厨亮灶”,普通餐饮单 按职责分工负责)
位“明厨亮灶”要达 70%以上,继续降低群体 (八) 持续推进“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
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率,让消费者吃的更放 动 。 持 续 推 动 国 家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县 创 建 工
心。加强网络餐饮监管,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 作 。 持 续 开 展 食 品 安 全 示 范 县 (区) 创 建 工
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市教育局、 作。进一步强化平城区、云冈区、阳高县第三
卫健委、市场局,各县 (区) 人民政府按职责 批山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区) 创建工作。(市
分工负责) 食安办、农业农村局,相关县 (区) 人民政府
(五) 深入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和食盐安全 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 升 行 动 。 加 强 婴 幼 儿 配 方 乳 粉 经 营 环 节 监 (九) 落实党政同责,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