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1年第1期
P. 11

·工作报告·                                                      1/2021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50 万亩。建设农业特色种养基地,推动农业全                             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                                    加强文化遗产和资源保护。大力支持云冈
            全面创建大同黄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同                               研究院抓好云冈石窟考古调查,全面加强“云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                               冈 学 ” 体 系 建 设 , 不 断 提 升 云 冈 学 国 际 影 响
            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黄花、黄芪、药茶、                               力;持续推进府衙、东岳庙、兴国寺等古城重

            北肉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农                               点文物保护工程,高标准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
            村电商发展,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护性修复工程;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与中国农大、中国乡                            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强化“飞天结艺”“大同

            建院等院校机构合作,坚持“多规合一”,统                               木雕”“广灵剪纸”“康氏绢人”等民间绝活儿
            筹 推 进 乡 村 规 划 编 制 。 围 绕 破 解 乡 村 建 设 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 《天下大同》《北魏

            颈 , 谋 划 布 局 一 批 城 乡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提 升 工              长歌》《忘忧草》 等优秀精品剧目展演,繁荣大
            程,提高基础设施支撑力。出台 《农村人居环                              同 文 学 艺 术 ; 系 统 整 理 大 同 名 城 、 名 胜 、 名
            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继续重点实施垃                               人、名典,讲好大同文化故事,让革故鼎新的

            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行动。着                               改革文化、包容好客的开放文化、精益求精的
            力 强 化 乡 村 特 色 风 貌 管 控 , 加 强 传 统 村 落 保              敬业文化、热情豪爽的民俗文化,成为大同人

            护,把农村建设得更有乡土韵味。更加注重乡                               鲜明的文化特质。
            村文化振兴,努力恢复乡村历史文化和社会肌                                    加快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完成 《云冈峪历
            理,建成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                               史文化长廊旅游总体规划》 编制,启动智慧云

            乡愁”的美丽乡村。                                          冈建设,实施云冈石窟数字化项目,加快建设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                            云 冈 国 际 知 名 文 化 旅 游 目 的 地 ; 坚 持 古 为 今

            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畅通市场主                               用、城为业用,整合、理顺、优化古城管理体
            体进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振兴                               制机制,盘活古城资源资产,推进古城项目建
            项目,努力让空间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                               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

            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促进小农户与发展现代                               园 建 设 , 加 快 长 城 1 号 旅 游 公 路 建 设 , 完 善
            农业相衔接。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城景通、景景通”旅游交通体系;统筹推进恒

            长 30 年政策衔接试点。统筹推进农经农技服务                            山 5A 级景区、各县区 4A 级景区、3A 级乡村旅
            体系等涉农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积                               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年内 4 个县区通过国家全
            极探索实施“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努力构建                               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积极培育引进大型旅游市

            以绿色供应链为主导、生产为基础、金融为支                               场主体,加快发展工业遗产游、民俗体验游、
            撑的综合协同服务新机制。                                       休闲康养游、研学度假游,培育大同文化旅游
                (四) 聚焦文旅融合,加快建设文化旅游                            新品牌。

            强市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高品质运营五大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                             场馆,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主体
            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文促旅、以旅                                和影视公司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构建

            兴文、文旅融合,加快旅游资源资本化、市场                               书 香 墨 香 和 艺 术 生 活 相 融 的 城 市 “ 文 化 会 客
            化                                                  厅”。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和县级“两馆一站”建
            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10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