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21年第1期
P. 8
1/2021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报 ·工作报告·
形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基本形成, 足山西省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开启现代
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到 2025 年,经济总量大 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根本
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 8.5%以 福祉所在,我们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锚定
上;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六新”领域重 目标加油干,攻坚克难蹚新路,推动大同转型
要标志性指标、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和高效 的历史航船奋力驶向成功彼岸!
清洁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六最”营商环 三、2021 年工作安排
境、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以及纳入考核的七 2021 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
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进入并稳居全省第一 重要性的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实施“十四五”
方阵;“率先在转型发展上蹚出新路来”形成重 规划、推动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必须深入贯
大标志性成果,大同在全省经济板块中的影响 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力、大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一
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市
“十四五”时期大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着 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十四五”时期大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眼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经济 按照党政主导、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市场运
发 展 质 量 变 革 、 效 率 变 革 、 动 力 变 革 持 续 加 作,社会参与、共同富裕的方法,狠抓转型出
快,“六新”攻坚战、抢夺战取得重大突破,基 雏型“一条主线”,强化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两
本形成“1+4+6”现代产业体系,即做优煤电能 高协同”,提速工业、乡村、文旅“三大振兴”
源基础产业、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做精六大支 ,推动全国文明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能源
撑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量经济成为市域 革命综改试点城市、对外开放桥头堡城市“四
经济主导,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着眼 城联创”,实现产业竞争力、要素集聚力、生态
高 水 平 崛 起 , 提 升 省 域 副 中 心 城 市 核 心 竞 争 承载力、文化影响力、民生保障力“五力提升”
力。新型城镇化效应不断释放,对外开放能级 ,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确保“十四五”转型
不断提升,大同经济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 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
持续攀升,吸纳就业、吸附人口、吸收财富的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地区生产
能力在晋北城市群形成重大牵引和强力辐射, 总值增长 8.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
省 域 副 中 心 的 作 用 充 分 凸 显 。 着 眼 高 标 准 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社会消费品零
护,走出践行“两山”理论的大同路径。自然 售总额增长 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5%。
资源全要素集约节约,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5%以上。农村
同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同步加快,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5%以上。城镇新增
美丽大同让全市人民充满自豪感、荣誉感和归 就 业 完 成 省 定 任 务 。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控 制 在
属感。着眼高品质生活,开创普惠共享的崭新 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左右。
局面。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成果更多运用在民生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我 们 要 想 方 设 法 调 动 有 利 因
和社会事业上,就业、教育、卫生、社保、安 素,努力争取更好成绩。
居等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 全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 (一) 聚焦“六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流创
各位代表,“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是省委立 新生态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