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2-09-02 10:40
标题: 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市体育局专场发布会举行
文号:
时效:

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市体育局专场发布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2-09-02 10:40 来源:大同发布
| | | |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220902104236242001

9月1日,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举行“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市体育局专场发布会。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殷雪年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市体育局专场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大同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晋子顺同志,群众体育科科长孙波同志,竞技体育科科长施利平同志,青少年体育科科长高勇同志,他们将介绍十年来,大同市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天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有请晋子顺同志介绍情况。

  大同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晋子顺: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大同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简要介绍一下大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辉煌十年取得的重要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广泛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扶贫等领域的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全方位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一、全民健身蔚然成风,运动大同惠民便民

  十年来,大同市的全民健身活动认真贯彻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体育组织显著增加,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见成效。“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大同市体育局连续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我市群先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8年,山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我市260名健身群众参加了全部20个大项117个小项的比赛,获得14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展示了我市健身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我市全民健身的积极成效,为大同市争得了荣誉!2021年,我市27名群众代表山西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夺得地掷球和女子摔跤2枚金牌、毽球三人赛季军、羽毛球女子双打第九名、健身气功企事业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创造了大同在全运会上群众体育比赛的历史性突破,为山西和我市争得了荣誉。

  一是抓普及,全民健身惠全民。我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幸福大同”为主题,以全民健身惠全民为目标,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释放全民健身的社会、经济、文化、育人等多元功能。把每年5月份定为“全民健身月”,年度组织大同市全民健身运会、大同市“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全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社区运动会、中国大同冰雪节等综合性的运动会和重大赛事活动,市县两级组织举办和指导各级协会、体育俱乐部开展赛事活动近千项次,群众运动健身蔚然成风,赛事活动精彩纷呈,从幼儿篮球、足球、武术、跆拳道比赛到超高龄老年人健身运动会,全人群、全年龄段覆盖,每年参加赛事活动的群众多达40多万人次。

  二是树品牌,引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大同环古城全民健步走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首次举办的大同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协评为“铜牌赛事”;中国大同冰雪节被评为山西体坛“十佳品牌赛事”;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户外运动路线被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推介为“2021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我们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实施“市县区联动、县区互动”、“一县一品、一行一品、一项一品”战略,鼓励支持县区、行业、体育协会挖掘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点且各具特色的品牌赛事。广灵县地掷球运动会,灵丘县农民运动会,阳高县杏花节乒乓球邀请赛,左云县古长城公路自行车赛,云州区黄花节乒乓球大奖赛等成为区域性品牌赛事。

  三是重投入,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把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作为民生实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市政府投资十多亿建成了大同市体育中心。2018年以来先后投资3千多万元建设御河公园、大同公园、儿童公园、明堂公园、文瀛湖体育公园。2021年,投资近千万元在平城区、云冈区50个安置小区实施了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建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健身场地近万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近千件,覆盖了近30万群众的健身需求。体育助力脱贫攻坚,先后建成了阳高县、浑源县全民健身中心,左云县马道头乡、灵丘县赵北乡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阳高县杏泉峪登山步道、左云县自行车道、广灵县甸顶山自行车骑行道等健身设施。2018年以来,实施易地搬迁移民新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273个移民新村配置健身器材3000多件(套);实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89个行政村配置健身器材近千件;为机关、社区、医院、学校、公园配置健身器材5000多件(套)。同时,鼓励扶持社会资本投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投资主体多元化,近年来,社会资本投资建成了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迪沃特青运城、正德文体广场、世家小镇、爱羽小畔等一大批体育综合体和示范园区,极大地满足了我市群众的健身需求。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83.4%,行政村农民体育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100%,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100%。

  四是抓党建,激发群众体育组织的活力。创新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模式,构建体育总会、人群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形成覆盖全市、富有活力、就近方便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社区(农村)、进家庭”、“体育三下乡”等全民健身公益惠民行动。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体育组织150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1280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人,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群众掌握健身技能,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五是强服务,形成惠民便民的健身氛围。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大众新媒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报道。大同广播电视台专门开设了《运动大同》栏目;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建设了“大同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对全民健身进行报道,有效提升了健身指导、赛事转播、媒体报道、交流互动、线上赛事参与等智慧化服务水平。

  二、赓续体育梦,竞技体育发展正当时

  大同市竞技体育工作一直坚持奥运争光和人才输送战略,不断打造具有夺金能力的体育强项,大力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全力搞好运动员的输送、外训等工作,实现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大同市连续多届省运会金牌数位居全省第二名,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四届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体校百强校,竞技体育总体实力保持全省前列,每年累计为省级以上专业队以及各大高校输送百余名优秀运动员。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董栋获得了男子蹦床冠军、方玉婷获得射箭女团亚军;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大同市共有35名运动员参加,取得3枚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2014年第十四届省运会,大同市以354枚金牌数与太原市并列输送贡献奖第一名,金牌数、总分数均获全省第二;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运会,大同市代表队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的好成绩;2016年里约奥运会,董栋获得了男子蹦床亚军;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大同市共有22名运动员参加,收获3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018年第十五届省运会,大同市共取得金牌88枚、银牌87枚、铜牌99枚,总分2901.5分,奖牌数和总分位列全省第二名;2019年大同市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单板滑雪、篮球、足球3个项目6个竞赛组别,填补了大同市承办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空白,在单板滑雪平行项目赛场上,大同市运动员于洋勇夺二青会的首金,同年大同市男子足球队获得了室内五人制足球U13组和男子足球全能U16组比赛金牌,这是大同市乃至山西省首次在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斩获足球项目金牌,这届青运会大同市代表队共获得25枚金牌、21枚银牌、23枚铜牌;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董栋获得了蹦床亚军、唐皓获得跆拳道混合团体冠军;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大同运动员李亚杰夺得女子跳水金牌,这是中国跳水队在世锦赛上获得的第101枚金牌,也是山西体育的第一个女子跳水世界冠军。

  十年来,由大同市输送的40多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全运会蹦床、游泳、田径等14个项目的比赛,获得79枚金牌、75枚银牌、96枚铜牌。从大同市走出的多次获得国内外摔跤比赛优异成绩的裴星茹、空手道冠军冯兰兰等多名优秀运动员,不断经受国际国内大赛的淬炼,正在成为扬威赛场的明日之星。

  三、深化体教融合,青少年赛场竞风流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共青团大同市委连续5年共同组织大同市“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由最初的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传统三项赛,发展成为现在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跆拳道、滑冰、滑雪、国际象棋等十多个竞赛项目、近万名青少年参加的综合性赛事平台,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深化体教融合扩面增效的典型事例。目前,我市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篮球、足球、武术、冰雪、游泳、国际象棋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9所,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百校千课”体育进校园篮球、足球、武术、游泳、围棋、象棋、冰雪运动等,参加赛事活动的青少年达20多万人次,受到学校和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四、实施“体育+”行动,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做大全民健身、做强市场主体、打造精品赛事,积极开发健身休闲等新产品、新业态,全市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大同冰雪节,促进了我市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仅2021-2022一个雪季,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滑雪人数就达到20多万人次,“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户外运动线路,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以长城古堡古村落,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塞外风情为主题的骑游、徒步、定向、房车、露营等赛事活动,受到国际及全国各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公路自行车赛、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大同国际骑游大会、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全国公开赛、大同古长城徒步大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参加人数达30多万人次,拉动了旅游,促进了消费,提高了大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十年的砥砺前行,大同市体育事业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期待并相信,即将由我市和朔州市共同承办的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我市2000多名专业运动员、教练员和健身群众将参加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部46个大项、230个小项的比赛,大同市体育工作者将在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指引下,迎接新的挑战,再创省运佳绩!

  下一步,我市体育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围绕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守初心、担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谱写新时代大同体育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容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晋子顺同志。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山西日报记者:

  《大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由市政府于今年7月26日发布,请您就实施计划为我们进行解读一下?

  大同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 孙波:

  首先非常感谢记者和各界朋友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关注,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支持。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全民健身计划和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市政府于7月26日印发了《大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这个实施计划将是指导我市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的纲领性文件。

  计划总的体例和目标任务与上级基本一致,结合我市实际细化为“六大工程”,区别在于突出体现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战略部署,所列指标均高于国家和省平均数。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意识普遍提升,体育设施更加完善,体育组织更加健全,体育服务更加有力,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参与运动人数持续提升,体育产业更加繁荣。

  二、具体工作

  实施全民健身“六大工程”:一是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7㎡,高于省指标0.17㎡;二是全民健身推广普及工程。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1.7%,高于省指标1.7个百分点;三是全民健身惠民行动工程。开展“六进”公益培训,到202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全市人口数的千分之2.7,高于省指标0.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1.5%;四是精品赛事引领打造工程。五年内新打造8个具有“大同元素”的精品赛事;五是智慧化体育建设工程。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公园、综合体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六是体育产业提速提质工程。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医疗、教育融合发展,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5个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提升法制意识;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四是完善评价机制。

  谢谢大家!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即将在我市和朔州市进行,请问我市省运会筹备进展情况如何?

  大同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科科长 施利平:

  感谢记者的提问。

  借此机会也感谢各界媒体和新闻记者多年来对大同市竞技体育的关注和厚爱。

  山西省运动会是我省规模最大、项目最全、影响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设置了26个大项、37个小项、共计835枚金牌,我市拟承办15个大项、22个小项。届时我市运动员将与其他10个地市在789个项目上进行角逐。

  本届省运会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指导原则,以竞赛工作为龙头,以大型活动、市场开发、新闻宣传等13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全面服务保障为支撑,有序推动各项筹备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场馆完善。本届省运会初步确认了12个竞赛场馆,所有场馆均通过消防专项验收。作为本届省运会的主会场,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承担着开幕式和田径赛事,7月,已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塑胶跑道材料样块进行检测,其物理性能和环保性能两方面均达到一类场地相关要求,同时中国田径协会场地验收专家组抵达大同进行初步检验,预计9月底对体育中心体育场完成专项验收。

  二是加快配置竞赛器材。根据省运会项目设置和赛事要求,拟定了竞赛器材种类、数量、规格,匡算所需资金,其中射击、跳水、举重、排球、篮球等竞赛项目器材采购需求已于4月上旬在政府采购网进行了采购意向公示,目前射击、举重、篮球项目比赛器材的采购工作已经完成,其余田径、柔道等项目以及竞赛信息系统将于9月下旬进行采购意向公示,相关器材预计12月底配备就位。

  三是全力做好各项测试赛工作。在借鉴各地承办大型运动会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筹委会明确时间节点,按时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今年,计划承办12项省级比赛作为省运会测试,8月,我市先后组织了山西省橄榄球锦标赛、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三项测试赛。

  四是广泛深入宣传造势。2021年,我市组织以“助力冬奥·喜迎省运”为主题的各项赛事活动,央视、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多次进行宣传报道,我们也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了省运会主题口号(魅力省运、活力山西)和12条宣传口号,今年,本届省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等标识元素已新鲜出炉。

  我相信,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一定会办成一届彰显青少年竞技水平、推动全民共建共享、展现城市新形象的体育盛会。

  谢谢大家!

  山西画报记者:

  大同市体育局对下步如何深化体教融合有什么思路和办法?

  大同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科科长 高勇:

  围绕山西省体育局、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体育局具体有如下思路和打算。

  一是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和大同市“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两个平台作用,开展好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和“百校千课”体育进校园活动。以“三大球”、冰雪等项目为主要载体,多渠道举办各类冬夏令营活动,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是有效整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帮助青少年掌握一到两项运动健身技能。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局拟与市教育局共同认定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形成国家、省、市、县区四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认定体系。

  三是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整体力量和水平。拟联合教育局开展“体育教师各类专业培训”,成绩优秀者颁发裁判员等级证书和体育社会指导员证书,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全省业余训练教练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相关业务培训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执训能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高勇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四位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最后,请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大同市体育事业发展,做好市体育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以及“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的报道。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