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10-25 09:42
标题: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阳高县专场)
文号:
时效: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阳高县专场)

发布时间:2025-10-25 09:42 来源:大同发布
| | | |

10月24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阳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瑶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大同市“辉煌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阳高县专场)。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阳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斌同志,阳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海军同志,阳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刘涛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十四五”以来阳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场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请马斌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大同市阳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斌: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我谨代表阳高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阳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四五”期间,阳高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全市“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持续深耕“四大赛道”,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平安县城等40余项国省级荣誉。总体来看,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从筑牢基础转变为提升能级,发展步伐稳健有力

高质量发展底盘更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3%和11.6%,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特优农业品牌更响。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7万亩以上,2024年产量5.62亿斤,设施蔬菜总面积突破6万亩,均稳居全市第一。成功打造“阳高红”西红柿区域特色农业品牌,高质量举办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2024年产值突破4亿元,占全市番茄供应市场一半以上。阳高杏果获评市级专业镇,2024年产量达到2.61万吨。投资潜力持续释放。首个百亿级项目中联大数据建成投产,年营收20亿元以上,贡献税收7000余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年累计完成204.63亿元。龙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智慧管理平台、应急物资库等设施建成投运,成功创建D级化工园区,集聚山纳橡胶、国润制药等企业51家,2024年产值达54亿元,全县规上企业增至91家,工业税收对财政贡献率显著提升。高速飞车低真空环境下系统集成演示验证试验取得成功,润景科技和中云智谷参赛项目获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一等奖,是全省唯一获一等奖的县区,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是全市唯一入选企业。

二、从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充分彰显

生态底蕴愈加厚实。坚持“生态立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市第一,全县森林覆盖率21.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3%;大泉山生态旅游区入列国家4A级景区名单,大泉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园,水土保持经验在全国广泛推广。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完成“煤改电”改造49362户;同煤阳高热电实施节能改造和科技创新项目26项,机组能耗水平全国领先;中绿能100兆瓦独立混合储能项目顺利启动,中联、能楹、华润等一批风电项目加快推进,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96.8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逐步成型。

三、从点上出彩转变为全域繁荣,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成改造老旧小区48个,惠及居民4061户,改造提升市政道路18条20.97公里,新建住宅小区9个,交付商品房1545套,县委党校、人才公寓、工人文化宫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改造“四好农村路”213.2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新增1.8平方公里,城市空间扩大了18.22%,县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融合。群众幸福成色更足。中医医院完成迁建,新院区顺利开诊,县医疗集团揭牌运营,县域医疗服务迈入集团化发展新阶段;累计新增就业2.04万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居民收入;阳高二中与阳高五中、二中附小与培仁小学实现集团化联盟办学;智慧政务大厅、“雪亮工程”、公共实训基地、一级消防站全面运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十五五”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奋发进取、苦干实干,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阳高力量。谢谢大家!


视频:张雁君

主持人:

谢谢马斌同志。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山西新闻网记者:

请具体说说,阳高县在数字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谢谢!

大同市阳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斌:

感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县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紧紧抓住全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机遇,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加快打造算力大县。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正是我县深耕数字经济赛道的标志性项目和重要成果。

一是规模体量领先,承载能力突出。项目综合投资300亿元,目前已建成投运数据机房楼10栋,IT总产出功率达360兆瓦,具备承接大规模、高密度算力需求的稳定能力,已成为国内较大的单体数据中心园区之一。今年以来,用电量达到19.14亿度,营收14.9亿元,贡献税收超7000万元,为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二是人才集聚加速,就业带动显著。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积极吸纳本地青年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目前已带动就业700余人,均为90后青年技术人才,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本地化集聚和就业结构向数字化、高端化转型,为县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三是产业链条贯通,集群效应凸显。在加快推动中联大数据项目的同时,我们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成功引进了中联联志服务器整机智造工厂、阳和e谷大数据基地等一批优质配套项目,逐步构建起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智能制造、向下覆盖数字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条,集群竞争力持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打造更为完善的数字产业生态。一是拓展算力集群规模。全力推进中联大数据四期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中联数字经济产业园,谋划引进智算中心,进一步提升算力供给能力、扩大算力集群规模。二是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充分发挥阳高风光资源优势,推动中绿能100兆瓦独立混合储能、华润40兆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力争成为全市“源网荷储”的试点。三是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推动中联大数据服务器余热利用,实施“余热利用+设施农业”项目,将余热资源接入凯盛浩丰现代农业智慧温室等农业产业园,实现余热变废为宝循环,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生态闭环。

谢谢大家!

山西农民报记者:

请问,阳高县作为全国的粮食生产大县,“十四五”期间,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战略上,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大同市阳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袁海军:

感谢您的提问!“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先”,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富强的物质保障。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切实把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十四五”期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6亿斤以上,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实现了十四连丰。具体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振兴种业源头,保障种子安全。推进种业创新行动,通过抓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集成、新机械装备等“三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品种试验示范在种业创新基础作用。“十四五”期间,示范推广马铃薯品种5个、玉米新品种34个、各类杂粮品种10个,形成一批“五良”配套技术,有力地保护了本土种源,保障了农业用种安全。

二是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土地安全。“十四五”期间,新建高标准农田26.78万亩,2025年启动实施6.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折不扣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紧盯“好田产好粮”、致力“好法造好地”,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

三是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科技安全。“十四五”期间,推广无害化种植新技术,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提高农业种植生产能力。开展“虫口夺粮”行动,每年完成玉米红蜘蛛防治5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4.8万亩次,尽最大努力减少因灾损失。加快中小型农机具引进推广,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1万千瓦,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四是提升农民收益,维护信心安全。“十四五”期间,每年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将5万多户4千多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为1万多户农户落实了种粮保险,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权益。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吸引更多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参与粮食安全保卫战中来。

谢谢!

山西法治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阳高县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城市功能能级与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双重提升。请谈一谈阳高县在县城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谢谢!

大同市阳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刘涛: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我就阳高县“十四五”期间县城建设的主要做法作具体介绍:

一是以项目攻坚为抓手,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先后实施完成云林路、阳和大道、高柳街等18条县城主干道20.97公里道路改造工程,构建起“三纵五横”路网体系,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累计完成污水管21.85公里、雨水管33.89公里管网改造,彻底缓解县城多处低洼地区雨季内涝隐患;新建改建停车场23个,建成道路两侧规划新增临时停车位3000多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厕65个,建成15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为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4万多平米。

二是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便民利民”导向,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创新推行“七勤联动”综合执法机制,通过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多元宣传、开展专项整治、应用智慧监管,推动全民参与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立体防控体系,有效化解各类治理难题,实现城市形象面貌跨越式提升。

三是以民生需求为核心,稳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焕新,累计投资2.18亿元,完成48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改造总面积44.5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061户。全面筑牢民生“温度”防线,针对我县供热领域因用户激增,管网老化、系统超负荷运行导致的“小马拉大车”问题,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治标+治本”双轨措施:一方面改造众和苑东西区、众益苑等21个老旧小区及阳和大道、金光街路东供热管网,覆盖居民6334户;另一方面新增2组换热机组,更换3台变压器,供热系统运行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刘涛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答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